2)第三十六章 恒河苦修者_行者玄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的文明依托伟大的河流。如果说大地是母亲,那么大河就是母亲的乳汁。

  眼前的恒河便是那孕育了文明的大河之一,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可以说是循着一条由印度河流域向恒河流域缓慢迁移的轨迹,蒙受了这两条大河的恩泽,在历史上孕育而生,上升、下落、再上升……起起伏伏,直至被推向高度发达的巅峰……

  看着眼前苍青色的河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细沙随流,波涛起伏。玄奘的一颗心也便跟着起起伏伏——

  恒河多沙,所以佛经里常用“恒河沙”来形容无数之量。玄奘久闻恒河之名,也算是拜佛经所赐了。

  同时,他又想起故国的黄河——同样是一条多沙的河流,虽没有这么宽,但落差更大,水流更急。黄河出自昆仑,而恒河则源于印度北部的大雪山,其实无论是昆仑还是大雪山,都是大葱岭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同源的。

  黄河孕育了中国的文化,恒河孕育了印度的文化。由于所经的地方不同,使得黄河浑黄激烈,恒河苍青舒缓……玄奘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多少人能够像他一样,被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所浸染,被这两条各具性格的河流所触动?

  一念及此,他的心中不禁升起万千感慨,离乡多年,从未像今天这般眷恋故国,怀念故乡,同时又对眼前这条宽阔碧绿的圣河,产生了无限崇敬之感。

  东方渐渐发白,依次有人拖家带口地前来沐浴,水面上开始起伏着一颗颗脑袋和光溜溜的身体,或黑或白,越聚越多……以前,他总在这个时候回寺院听经,但是这一次他暂时还不想回去——《毗婆沙论》已经讲完了,他们也准备告别阇耶毱多善闲法师继续上路,因此今天可以多呆一会儿……

  玄奘在河边的一棵树下盘坐下来,打来带来的书夹,这次他带来的不是佛经,而是两部世俗典籍——《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这是古印度最著名的两大史诗,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无数民间艺人口口相传发展起来,包括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诗篇和大量民间的口头创作,内容极其庞杂,是印度各类文学艺术创作汲取素材的重要来源。在这当中,《摩诃婆罗多》被看成是“历史传说”,而《罗摩衍那》则被看成是“最初的诗”,成为后世诗歌的典范。

  两部作品都曾大量地提到恒河,这也是玄奘将其带到恒河边来阅读的原因。

  《摩诃婆罗多》里说,恒河是通往天堂的大门,流经天上、人间和冥界。当年,天神和阿修罗为争夺恒河的爱情爆发了一场战争,为了战胜阿修罗,天神在众仙的帮助下吸干了大海,打败了阿修罗。

  然而大海却回不去了。天神们只好请教梵天。梵天说,只有阿瑜陀国王跋吉罗陀才能使天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