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6章 紫禁城朝会_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进奉天门,于殿前广场站定。

  八点刚过,鸿胪寺赞引(赞引相当于上朝司仪,还有个序班是外藩司仪)唱:“众官入班!”

  “众官入班!”

  “众官入班!”

  “众官入班!”

  后面三声是殿前侍卫喊的,本来还要有个司礼太监在殿外鸣鞭三下,就是《甄嬛传》大结局乾隆登基时那个甩鞭太监。

  但大明新朝已经取缔太监制,所以就也顺带取消了,不过还是会有奏乐。

  百官听见,迅速开始分成文武两班,文官班次人员明显多于武官班次。因为大部分武将不是在各地练兵驻军,就是在边镇打仗和搞军屯,真正能来上朝的没几个,主要还都是枢密院的官员。

  四位阁部大臣昂首挺胸,手持笏板先行踏上丹陛,文武百官则在丹陛两侧台阶外等候。

  朱怡炅身披龙袍朝服,踱步来至奉天殿的金銮龙椅上坐下。

  鸿胪寺赞引抬头看了看龙椅上方悬挂的自鸣钟,自鸣钟技术早在万历年间就已传入中国,万历皇帝更是对其爱不释手,还强留了一个使节团的钟表匠在中国。

  眼看时针终于指向八点半,这位鸿胪寺赞引随即喊道:“上朝!百官进殿!”

  “上朝!百官进殿!”

  “……”

  四位阁部大臣为首,文武百官在后跟随,依次手持笏板,踱步进殿。

  百官进殿以后,迅速开始站队排好,并且严格按照官职品级次序。这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一个弄不好就得被记下名字,弹不弹劾不是重点,但肯定得被皇帝看到。

  国史院官员已经在殿下站好,站的甚至比阁部大臣还要靠前。

  嗯,他是负责记录大早朝全过程的。

  “跪!”

  这个仪式早在行宫那会儿,就已经行过无数次,这时百官倒也轻车熟路,纷纷对着金銮殿上的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怡炅这时也不苟言笑:“众卿免礼!”

  “谢陛下!”

  文武百官谢恩起身。

  王礼站在最前,就在起身瞬间,殿外阳光照入殿内,映照在金銮殿的那尊龙椅宝座上。

  龙椅上坐着的皇帝,霎时间好似变得难以直视,愈发威严。

  陛下果真龙天子也!

  其实是王礼想多了,这纯粹是紫禁城独特的建筑光影效果。若是时间再往前,效果应该还更好。

  朱怡炅心情不错,开口说道:“今日,乃我大明开国,于紫禁城的首次朝会。朕也不说什么空话,而今胡虏外患未灭,天下百废待兴。诸卿可愿随朕一同扫清天下,共创这远迈汉唐之盛世乎?”

  “臣等愿随陛下,为天下开这太平盛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文武百官同样激动万分,皇帝有感而发,他们同样也是真情实感。

  见百官宣泄差不多,朱怡炅这才示意殿下肃静,说道:“如此,今日朝会便不议政事,朕已叫御膳房备下膳食,诸卿若是没用可留下用些。但不可饮酒,下午还要当值办公。”

  “谢陛下赐食。”

  百官齐刷刷拱手谢恩。

  “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百官再度拱手恭送皇帝起身离开。

  这在紫禁城的第一次朝会,就这么结束了。

  几个小时,似乎啥事也没干?

  本来也没啥事可干,明清时期的大早朝,本质上就是形式主义。

  工作事务早就被内阁提前处理过,无非大早朝时拿出来再重读复述一遍。

  真要是在大早朝时正儿八经的议事,那一般只有党争激烈,亦或是皇帝与内阁之间出现严重间隙,都需要越过内阁来办事。

  对于这种形式主义,其实历朝都觉得烦不甚烦,但又偏偏不能取消。

  取消了的话,很多中低层官员,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

  满清想了个办法,直接将大早朝从原来天天开,改成每月三次,算是给中低层官员一次面见皇帝的机会。

  朱怡炅同样沿用。

  后面有彩蛋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