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 荫任子弟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人,其父周景曾与光禄勋杨彪的祖父杨秉同朝为官,彼此一起刷新吏治、议立孝灵皇帝继任大统。而其祖上周荣则曾为袁安征辟、为其腹心,庐江周氏与当今最为煊赫的两大顶级世家都有极深的历史渊源,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皇帝怎么会选中他呢?而且这也不像是杨氏从中运作过的样子。

  就在周忠怅然独立的时候,荀攸悄悄来到周忠身旁,两人见礼过后,荀攸顺着周忠的目光向街道看去:“宫门附近嫌少人居,一会车行至北阙甲第,就会见到灯火宛如星辰。”

  周忠略带审视的看着荀攸,随口应道:“富贵豪奢,长安才安定多久,便又兴这种风气。”

  荀攸带着一脸温厚的笑意,别过话头,对其说道:“周公若不嫌弃,不妨与我共载一程?”

  周忠的马车就在身边,哪里还用得着荀攸相送,只不过周忠恰好想听听荀攸这个皇帝最亲近的侍臣的真实想法,于是对他含笑说道:“多谢荀君美意,正好老夫也家住宣平里,这一路寂寂,正缺一人畅谈同行,如此便叨扰了。”

  荀攸目光沉静,闻言,只轻轻笑道:“承情之至,请。”

  车子缓缓行驶在青石板路上,感受着淡淡的寒意从车壁外透入,荀攸坐在一边,微微抬头时惊讶的发现周忠在对面佝偻着身子,面容苍老,像是在肩头压着重担。

  周忠的儿子周晖为董卓所杀,中年丧子,老来独居长安、茕茕孑立,让荀攸心里莫不感慨。车驾走了有一会,荀攸方才开口道:“周公一人在长安,何不传信江淮,招子弟前来亲近?依制,周公贵为二千石,在大司农上三载有余,正可择子弟入朝为郎。”

  “道路不靖,豫州、江淮匪患严重,纵然书信能达,这一路上也不安宁。索性就不让他们来了,免得在路上横生事端。”周忠神色一动,抚须轻叹:“家中几个子侄倒还年轻,让他们闭门耕读,及年长、或是天下天平以后,再让他们出来为陛下效命不迟。”

  “陛下冲龄早成,特设秘书监以求伴读,司隶校尉、武都太守之子皆在其内。其间执金吾的次子不惧艰难,自河北来京,陛下亦嘉其才。可见陛下对此是何等看重。”荀攸缓缓说道,眼中闪烁着熠然的神采:“周公有经济之才,族中子弟当也是个个俊彦,若能来京,且年纪合适,必能受拜秘书。”

  荀攸所提的几个例子无不是近来朝中父凭子贵的典例,周忠想起司隶校尉裴茂原本不过是一个侍御史,因为其子承明策试得过,入秘书监受到皇帝赏识,故而推恩于父,授予出使关东等重任,回朝后直接一跃成为三独坐之一的雄职,风光无二。更别说武都太守韦端有两个儿子在秘书监,他本人也由一身白衣,在半年之内完成了黄门侍郎、武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