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六章 荫任子弟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太守的跨越。

  秘书监有那么多秘书郎,每人身后都有显赫的家世,比如杨修、士孙瑞等。荀攸偏偏提出裴茂等人的例子,再加上司马防的次子司马懿的事例,恐怕是在暗示周忠,若想跟裴茂他们一样蒙受重任,让子嗣入宫伴君是对皇帝表示亲近的最好方式。

  难道对方这是绕着弯的替皇帝拉拢自己?

  就如执金吾司马防与廷尉法衍一样,虽然在地域上各自属于东西两个阵营,但由于其子嗣都在秘书监,故而两人的立场跟关东、关西比起来有着很大的相对独立性,甚至可以直接算作是皇帝的人。将子嗣的前程与皇帝的利益绑在一起,再通过他们影响父辈的立场,这就是秘书监设立的初衷之一。

  周忠在心里权衡着利弊,如今皇帝强势,年轻有为、四方战乱,惟有关中安定。无论是为身前计、还是为身后计,将家中子弟带到长安来发展,是件极为有利的事情。只不过扬州离关中实在太远,路上的盗贼可不会因为你的家世而手下留情、抛弃家宅田地来长安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思来想去,周忠还是在风险与机遇之间,选择了稳妥起见:“家中小儿辈顽劣驽钝,不能随侍天子,这是他们命数使然,虽然可惜,但也强求不得。”

  话毕,他又给自己留下余地,补充说道:“若有机会,当遣信使相招,只是能否前行,却犹未可知。”

  “唯、唯。”荀攸对周忠的做法表示理解,笑着说道:“彼等晚辈,谁不是家中后起才俊、百年基业所在?千金之子,的确不宜亲涉险地,合该慎之。”

  有些书友好像没怎么看作家说啊==,这里再将群号贴一下,想催稿的讨论剧情的可以加一下群:828294739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