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五章 比天子更高远_大明王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衍点头,“应是如此。”

  朱棣叹气,“唉……你怎么不早说。”

  道衍:“……”

  我当时就没在前线,我说了也来不及啊,谁叫你灵璧大捷后就急不可耐的梅殷写信呢。

  道:“再到后来,你那封劝降书成了败笔。”

  朱棣苦笑,“确实,不该劝降的,应该假装不知道梅殷的存在,在封赏靖难功臣的时候,顺势封赏梅殷,请他入京为官又或者封疆地方。”

  兵权还是得收。

  但这样操作下来,梅殷台阶、面子都有了,名声也没坏,两全其美。

  可惜……

  那封劝降书彻底把梅殷推倒了对面去。

  事已至此,后悔无用。

  朱棣思绪回到先前的问题,“老和尚,你觉得黄昏这人究竟如何?”

  道衍沉吟半晌,“最初他为求简在帝心,走的那套神棍路线操作,在我看来,很是拙劣,一个不好,就会断送仕途,甚至丢掉性命,倒是侥幸,让他成功洗白了。”

  朱棣也暗乐,“那一套可是咱们玩过的。”

  道衍又道:“不过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还是让人刮目相看,到今时今日,他几乎从无主动出击,总是趁势反击,除了杀庞瑛一事。”

  “然而就是这种后发制人,却让他如今成了大明天下擢升速度最快的人,也是大明王朝最年轻的从四品官员。”

  “由此可见一斑。”

  朱棣咧嘴笑了,“所以?”

  道衍沉吟了一下,“所以我以为,他是一员福将,不在于他为陛下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他说了什么东西:内阁,编修全书,下西洋,这三件事情从朝堂制度到国家文化层面再到世界版图格局,从小及大。又出自一个人之口,那么你就不得不考虑,这个人的眼光究竟看在了什么地方。”

  朱棣不解,“黄昏看在了什么地方?”

  道衍深呼吸一口气,“陛下看在了什么地方?”

  朱棣毫不犹豫,“大明江山全境,甚至更北以北。”

  我朱棣麾下的大明,不能逾越蒙元版图?

  当然可以!

  这也是我朱棣登基以后最大的雄心壮志。

  道衍:“西洋?”

  朱棣摇头,“鞭长莫及。”

  道衍却笑了起来,“从我观黄昏此子的种种事迹,如果我说,黄昏比你看得更远,不知道你是否服气,他让你组建舰队下西洋,其实就是在为将来出兵做准备筹谋。而且我总有种感觉,黄昏是想借你之壮志雄心,借大明之繁华盛世,来打造一个他想要的理想世界。”

  朱棣猛然坐直,“王莽?”

  要不然他干嘛要救景清、黄观之流。

  道衍摇头,“他若是王莽,巴不得这靖难余晖没完没了,陛下无须担心黄昏的忠诚,陛下要担心的是,未来大明的天子能否压住黄昏。”

  朱棣不言语了。

  这事不仅涉及到立储,也涉及到自己百年之前,如何处置黄昏。

  杀?

  只怕那时候想杀也杀不掉。

  不杀?

  黄昏万一压住了大明君王,这天下还是朱家的?

  道衍又笑道:“此事不急,黄昏也应该清楚,大明没有让他当第二个王莽的土壤,所以他在仕途上的追求,不过是一人之下而已。”

  朱棣心中却多了些担忧。

  道衍打了个呵欠。

  毕竟上了年纪,熬不得夜,问朱棣,“明日之事,无有疏漏?”

  朱棣摇头,“有。”

  道衍颔首,“那便妥了。”

  没有疏漏,你让梅殷如何动手,所以必须留下疏漏。

  朱棣略有担心,“明日之事,梅殷是从多方面下手,必然会有人在黄昏的府邸之中刺杀于我,这点我很是无奈,因为不知道那个刺客究竟会是谁。”

  这事查不到。

  道衍,“刺杀一事,应该是那个老妇人刘莫邪在操作,监视她无所得?”

  朱棣摇头。

  道衍由衷叹道:“是个女才子,可惜了。”

  生不逢时。

  大明王冠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