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读者来信_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的影视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然包里全是你的信件了。

  我看了看来信地址,都咱京城的,是不是作品发表了,读者来信啊?”

  老姜有见识,他听过收音机,知道出名的作家呀歌唱家呀演员都会受到全国各地读者、听众、观众大量信件,所以才有这么一说。

  很长一段时间,异地的人们相互交流都是写信,很多文艺青年相互交流,称笔友。

  直到郭德刚老师那会才改成上“女1票”客,然后点(又】鸟……

  办公室其他人也凑近翻看信件,都觉得应该是读者来信,

  老孙说:“唱小白杨的贾世君现在肯定也收到不少听众来信呢!”

  老姜嗅着烟卷走了,大伙看了会热闹也就散场,倒是小吴对信封上邮票挺喜欢。

  陈梓林说:“喜欢集邮?”

  小吴点点头,眼睛还舍不得从邮票上离开。

  陈梓林说:‘那以后信封都给你处理怎么样。’

  小吴高兴坏了:“谢谢陈主任!你快拆信呀,先拆这几封,都是纪念邮票呢.”好吧,她还是孩子啊!

  陈梓林见小吴叫他陈主任并没引起其他人反应,看来机关消息就是散播得快。

  笑着把几封信瓤儿取出来,信封给了小吴。

  阅读了几封信件,基本是对小白杨的喜爱赞扬,然后对作者的鼓励,希望陈梓林继续创作更多老百姓喜爱的作品。

  毕竟是第一次收到读者来信,陈梓林还是一一拆开来看,竟然发现还有个女读者寄来了小一吋照片,看着容貌也就是尉官,

  通篇写着对小白杨的喜爱、对作者的敬仰,希望有机会见面交流。

  看地址是郊区大兴某公社农机站,远倒是不远,就是姑娘相貌平平,平平无奇,就不耽误时间了。

  还有些信件是退伍军人写的,听了小白杨感同身受,恳请作者多写写部队歌曲!

  一上午看得有点头晕脑胀,让小吴乐坏了,从三百多个信封里,淘到几十张喜欢的邮票。

  陈梓林心里不由一动:他记得曾经在网站上看到过稀罕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小片红)邮票,大致在68发行,可惜具体时间不记得了,但拍卖出的价格,

  他记得些,1997年四连方拍出过75W,而整版的市场价估为1000W。至于2018年拍出天价的大片红,虽没发行,但只要有,就能兑换!

  嗯,到时候一定要兑换几版,就算只卖1000W,就赚嗨了不是。

  差点给自己一大鼻兜子:还想呆到2018,都七十几了要那么多钱干嘛,真是想发财想疯了,啥也不是!

  中午照例在食堂宣传安全生产,然后排队打饭,故意选在傻柱的窗口,傻柱倒是没惹事,手抖了抖但不出格,在陈梓林接受范围。

  拿着饭盒回了家,插上门涮铜锅子,食堂打的馒头和土豆丝大白菜也没浪费,就着一块吃了,荤素要搭配嘛!

  花了半个小时,给京城各单位的五个转业复员军人回了信,关键是单位不错,联系上感情了,有事也好找人帮忙不是。

  特别是第三制药厂的宣传干事何红兵,信里挺热情,直接邀请他下馆子聊部队战友情,反正感觉还不错。

  小憩一会,两点十分出发去坐班。

  经过厂大门值班室,老姜又叫住了他:“我的陈大主任,邮电所用三轮拉来两麻袋读者来信,喏,都在这里。你看是送你办公室还是下班带回家。麻袋邮电所还要回收的啊!”

  陈梓林也头大,这才几天,这些应该是京城附近的,要是全国各地,该多少信件啊….

  见陈梓林拍脑门儿,老姜说:“要我看呀,先堆积到那边会议室,差不多就叫废品收购站的人来拖。”

  陈梓林有系统仓库怕什么,就说:“晚上我带回家去吧,麻袋明天让苏玉保管,再交还给邮电所的同志。”

  实在不行,我学郑老师,买几十套四合院装俺的读者来信!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