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章 争取认同的第一步_从酋长到球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准备从部族向国家进化的时候,一场大风就会毁掉一切,又要从头开始。

  这种累进的过程漫长,或许也可能累计到足够帝国出现的阶段,但缺乏异族、没有共同的安全需求、积累时间太长以至于思维僵直等因素导致了更加漫长的过度。

  机械化出现之后,那里成为了沃土和产粮地;但在机械化出现之前,那里无法单独累积到能够出现机械化的程度,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

  但如果是一边高一边低并有大河流经的地形,则很容易出现帝国,因为团结在一起才能治水,才能抵抗高原草原地带的异族。

  而从部族议事制进化为帝王制的过程也因为地形的原因大大缩短了,治水需要统一调配各个部族,而统一调配后各个部族也会逐渐接受有人全面领导的形式,缩短从部族民主制到世袭君主制的转变。

  变革,需要一个契机,而头脑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才是变革的最终目的和保证不会人亡政息的最大因素。

  绝大多数的部族还保留着原始民主制的残余,只靠武力征服让他们接受一个君王的概念,适得其反难以维持。

  但如果因为一些安全和生存需求的因素有人可以调配各个部族的人口物力,部族成员也更容易顺势接受这种天下一统的格局。

  类似夏城,各个部族之间从种植开始,需要一个人指挥调配,发现这样比各个部族单独更好的时候,他们才会顺理成章地接受一个城邑的首领来领导整个城邑。

  如果没有治水,没有水旱灾,没有异族,部族首领为什么会同意有个人成为他们头顶上的首领呢?为什么要接受别人支配自己的族人呢?离开了别的部族我也能活,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呢?

  陈健并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地形到底怎样,但就现在看到和听到的情况,至少自己所在的文化圈是一个沿河而局的种群,他们也曾依靠过洪水后的淤泥地发展出了最早的农业,对河的崇拜和敬畏贯穿在文化圈当中。

  粟禾的激动不是没有原因,他也希望自己的部族不再受水旱之苦,希望能从陈健这里学到一些东西。

  可在陈健解释过之后,他有些失望,草河的情况和大河完全不同,这里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每年洪水的恐怖,也不知道洪水褪去后土地的肥沃――淤泥土地不需要施肥浇水开垦垄沟,将种子扔进去就是一年丰收。

  失望归失望,粟禾对于夏城的建设还是赞不绝口,这一点在其余部族很难见到,也没有这样的条件。

  而且能够在月余内修出这样一条水渠运河,已然证明了夏城强大的组织能力。

  之前他对娥钺的评价还有些不信,可现在却不得不信,这样的城邑这样的族人,如果真的打起仗来是很可怕的。

  更重要的是用这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