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9章 朕当然记得_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虚心地求教道,两眼炯炯有神,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刘伟超听了,继续给他解释道:“专业人才就是指某些方面的专家,大师!比如你要推广番薯,你不能拍个脑袋说,明年就要全国都种上番薯。而是要问熟悉番薯的人,可以是王象晋,也可以是普通的老农,或者他们的话都要听一听。知道番薯在不同的地方种植,有什么困难,能不能解决等等,最后根据这些消息汇总,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

  “哦!”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其他方面的计划也是如此!”刘伟超还在给他介绍道,“比如说炼钢,你不能直接说新式护甲到年底就要装备全部的京营和勇卫营,而是要去了解采矿,运输,冶炼等等方面的细节,汇总之后定下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

  崇祯皇帝听了,又是点点头。听了两个例子,对于刘伟超说话的这些,他基本上是摸到了思路。

  不过崇祯皇帝没有说话,继续在听着。

  “各行各业的信息汇总起来,你根据难易程度,重要与否,做出决策,从而制定一个国家层面的五年计划,十年计划之类的。然后一起努力,就能有事半功倍之效了。一年又一年,大明就能越来越好了!”

  刘伟超说到这里,着重强调道:“这种做法,要远比你现在头疼治头,脚疼治脚好多了。”

  “没错!”崇祯皇帝一听,深有感触地说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朕现在每日批阅奏章到深夜,都是穷于应付而已!”

  说到这里,他看着刘伟超,真诚地说道:“唯有你所说这样,有目的地去改变,大明才能越来越好!”

  看崇祯皇帝这样子,刘伟超又笑着摇头说道:“不过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哦!”

  说到这里,他不等崇祯皇帝说话,就直接举例道:“你那个时候,治国的都是士大夫,读书读出来的,而且还都是读四书五经。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当得起专家之称的。而那些有实际经验的人,大都是不识字的,又缺乏系统性地研究自己的事情,也不好谈是专家。所以,你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的话,难哦!”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无语了。

  他知道,这就是自己这个时代和刘伟超那个时代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改变,缩小的。

  看到他这样,刘伟超就提醒道:“你那个时候,需要多一些像宋应星的人才。既有才华,识文断字,还能了解基层,了解各行各业。他不需要精通,却能知道事情怎么做。像这样的人才,就能去帮你主导做一些事情。”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便立刻想起来了。这个宋应星,自己是派人去传了,估计也快到了。

  等他到了之后,一定要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