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五十一章 毁誉参半_好莱坞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求月票和推荐票!

  好莱坞大大小小的电影制作公司,每年都能收到相当多的投递剧本,斯坦顿工作室也不例外,在工作室新租赁的世纪城大厦的楼层中,有一个专门的房间用来盛放收到的剧本,那些剧本在邮寄过来后,被保罗-威尔森甚至是罗莎-罗德里格斯简单的翻看浏览,就被放到了这里,然后……

  就像大部分好莱坞的公司一样,这些剧本很长时间内都会无人问津。

  由于今天没什么事,又有克里特钠-威尔金森的出现,墨菲回到斯坦顿工作室后,特意让罗莎-罗德里格斯将一些剧本送了过来。

  他要看看其中是不是有值得投资的项目。

  翻看过几十个剧本后,结果很失望,其中的几个剧本充满了天马行空般的想法和创意,但这些想法和创意实在不适合变成电影,投资的风险和回报根本不成正比。

  最终的结果是,这些剧本怎么被罗莎-罗德里格斯拿来的,又怎么被她拿了回去。

  这些剧本肯定不是仅仅投递到斯坦顿工作室一家公司,但墨菲从来没听说过圈内有相关立项的消息,即便里面不少剧本的创意和艺术创作优于好莱坞大部分上映影片的剧本,却依然得不到好莱坞公司的重视。

  原因很简单,这些新人新作的所谓创新的风险,远远超过套路化和流水线模式,看不到足够的回报,当然不会有人投资。

  说到底,好莱坞终归是一个商业圈子,相关的产业也被称为“演艺事业”,从来都不是“演艺艺术”。

  也许总有人认为好莱坞在找寻天才,在众多的电视节目里,总能看到好莱坞的经纪公司、电影公司在镜头前告诉观众我们正在寻找电影方面的天才这根本就是好莱坞最大的谎言之一。

  事实上,如果有人相信了他们所说的,给好莱坞最大的几间经纪公司打电话告诉他们就是他们要寻找的天才的话,他们不会有任何反应,甚至会直接挂断这种电话。

  好莱坞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天才的头脑,而是一个有营销潜力的品牌,例如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克鲁斯和汤姆-汉克斯等等。

  不管是制作人、作者、演员还是导演,好莱坞看重的并不是才华,而是盈利的潜质,很多时候,一个电影业的有志青年例如墨菲的历程打动好莱坞公司的并不是他的作品的艺术性,而是他的作品能够获得的收益。

  当一个人的名字具有了吸引观众,或者说吸引观众口袋里的钱的能力,那么他才是好莱坞所要寻找的、所谓的“天才”。

  能进入好莱坞的人并不都是天赋异禀,却一定懂得或者有人懂得如何包装自己,让自己的名字成为一个品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才干。

  这个商业的乐园里,是很需要创意和故事,但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