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开国无大案_明末不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倒是让李来亨有些意外。

  他本来还担心,赵王是得到了谁的支持和唆使?居然这样大胆。

  最后龙衣卫一查,居然不过是些谏议大夫之流科道言官而已,这能成何气候?端的是可笑啊。

  方以仁的那些布置,也都被李来亨看在眼中。天子有些欣慰,朝中大臣毕竟多数还是持重之人,天下事无可忧虑处。

  赵王自己跳出来找死也好,天子倒无杀人的想法,只是正好将这一支皇族派系打发去天保府守陵墓,免得谁乱生想法。

  他又想了想,命在屋门外守候着的秉笔女官近来,抄录诏令文书:

  “朕要册玄烨为楚王,玄煜也要一同晋为亲王……嗯玄煜便册为齐王。”

  赵王李自敬的这件事情,让李来亨对于自己身后继承人的事情,多了一分考虑。但他仔细审视以后,依旧还是没有直接册嫡长子玄烨为太子,而是封为楚王。

  大顺历史上本有过秦王的王爵和晋王的王爵,不便再使用一次了。

  楚国、齐国都是古之大国,便先授予两个儿子。

  玄烨和玄煜,都还在襁褓之中,这时便已经封王。

  这倒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李来亨既要压制李自敬一家,那自然大顺的皇族人丁就特别单薄稀少,将来万一自己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皇权岂不是虚弱到了极点?

  只好尽快早些为玄烨他们铺路了。

  至于今后这些孩子,要当多少年的接班人,那就要看以后李来亨能活多久了。

  他本有接着赵王府异动一事兴起大案、大开杀戒的打算,但方以仁的那些种种布置与行动,终归让李来亨放心下来了。

  “自古得天下之艰,未有如大顺者……太祖太宗都是筚路蓝缕,并不凭借前朝威福,完全白手创业,百战而有天下之一隅。

  到了朕的手上,合三代人之力,这才统一天下——而且两代先帝,或牺牲在战场上,或因战伤驾崩,如此惨烈的开国景象,也是从古至今所未有的了。”

  大顺的开国战争,已经把各种各样的旧势力扫荡一空,与前朝的决裂,同样是古所未有。

  太祖太宗两代的重臣大将,更是牺牲无数,甚至可以说到现在为止,顺朝内部不要说韩信式的人物,便是连一蓝玉式的人物都没有了。

  最有权威地位的重臣,可能挑战到李来亨权力格局的人,如刘宗敏、田见秀、张鼐、牛金星……等人,皆以纷纷退场。

  严肃来讲,如今最有这个地位的人,或许还要数高一功了。

  毕竟高一功至少算是外戚,而且也是公爵和权帅。

  但高一功为人特别低调,李来亨对他的性情了如指掌,知道高一功简直可说是闯营元从里最没有野心的人物之一。

  这种人物,就是手提数万大军可以威逼凌驾永历朝廷的时候,高一功做出的选择,还是将所有顺军残部都交给南明永历朝廷,帮小朝廷去对付各路争权夺利的军阀诸侯。

  无私心到如此地步,高一功的为人,李来亨岂能不放心。

  “赵王府的事情,便轻轻揭过吧……”李来亨笑道,“朕的病情已经痊愈,唉!赵王背后无人,可惜可惜,此事轻轻揭过,朝廷还是好好关心北伐的战事吧!”

  李远在下面听得有些心惊胆战,他走出房门的时候,才感到自己背上的衣物已经完全被汗水湿透。

  可惜可惜?

  天子口中的两个可惜,意味着什么?

  李远不得不庆幸赵王李自敬的背后真的没有人支持,也庆幸方以仁做出的布置和措施都很让天子满意,不然这两个可惜,恐怕就要化为一场腥风血雨,将不知道有多少人葬身其中了。

  开国无大案。

  对顺朝来说会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李远不敢确信,但他想到天子的年纪和李世民那样年轻,或许皇上可以靠年龄的优势,慢慢使开国功臣们自然地淡出历史舞台吧……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