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_明末不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般的制将军、侯爵要高,看来是被陛下看成了权将军级别的统帅。

  由李定国接替郭君镇,于朝廷转迁的法度来看,属于合理范畴。

  只是李定国是降将啊,而且是尚未归附大顺多长时间的降将,突然担负这样的重任?

  很奇怪,就很奇怪。

  方以仁对此想的实在不大明白,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劝一劝天子。

  方太师了解陛下,所以很少和李来亨内心的意思发生冲突。但在他自己认为不合适的地方,方以仁也从来不会吝啬去强硬地违抗上意。

  如此,他才堪当顺朝目前的独相。

  “李定国和西寇或许还有很多关系……”方以仁想到这点又有些担心起来,“我听严薪提过,西寇之所以在四川抵抗王师不力,是因为他们的许多兵马陷在云南边陲,正在和缅甸土司交战。”

  方以仁说道:“云南一隅之地,绝不可能长期抵抗大顺军。孙可望手头的大义也好,兵力也好,都很难和大顺军对抗超过一年以上的时间。那他为什么不投降?

  陛下多次说过孙可望是有大智勇之人,我恐怕秦逆的意图在于海外……”

  “海外?”方以智大惊,“云南在群山之中,哪里还有什么海外?”

  “缅甸不就是海外?密之常常和西洋人在一起,你不曾听过他们讲述缅甸以西的小西洋及天竺世界吗?”

  方以智疑惑道:“缅甸瘴气丛生,群山环绕,怎么可能跑到那里去?而且缅甸是蛮夷番邦,孙可望一个汉人,怎么可能跑去番邦呢?”

  方以仁笑道:“岂不闻西辽的耶律大石?如果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又有大智大勇,未必不能远走海外,重新造就一番别的事业。

  缅甸、暹罗、安南诸国,华人商旅众多,其形势还较耶律大石来得更好!

  如果孙可望敢于违抗王师的信心,就在于这些番邦,你说我们应该如何处置?我就担心陛下让李定国镇守西南,李定国会缺乏将孙可望斩尽杀绝的决心。

  如若真的让孙可望奉明帝,远走海外,别造新国,今后还不知道会困扰大顺多少年了!”

  方以智对此又觉得困惑,又觉得不敢置信。他虽然与许多西洋传教士来往甚密,已经知道了西洋世界并非完全是一片番邦荒地。

  可是那些西洋人,往往也都不屑于缅甸、暹罗诸国,认为这些地方丛林遍地、瘴气丛生,非常难生存下去,所以他们才跑来中国经商。

  所以方以智还是认为堂兄的话,有些杞人忧天了。

  历朝历代,又有几人能够做到耶律大石的那种地步?

  孙可望一个流寇子,又岂会有如此大智大勇呢?

  他倒是忘记了,如今的天法帝难道不也是所谓的流寇子吗?

  只是陛下器重李定国,重用其镇抚西南的决心无法动摇。此后方以仁虽然组织了几次朝臣劝谏,也因为他自己对于此事,一样没有很坚决的想法,结果不过无疾而终。

  由李定国代郭君镇出征平滇,由袁宗第代刘芳亮出征平辽的事情,就这样大致上确认了下来。

  只是方以仁并没想到,他一直很有所顾忌的西南没有出事。

  反而是被其忽略的辽东,出了大事。

  非常严重的大事,也是顺朝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一件事情。

  朝鲜遣使入朝,朝贡……以及求援。

  清军,竟然入寇朝鲜了!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