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章 明末顺初_明末不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仁苦笑:“陛下为大顺的长治久安所虑甚远啊……陛下,臣在夷陵时即负有旧伤,后来跟随监国几次出征,屡有小伤在身,近来已经渐渐感到精力不如从前,特别是两眼视力下降极快,右眼因为从前战场上被飞石打伤过,近段时间更觉得有目盲的危险。”

  李过还是不放心,他对郭君镇不放心,对方以仁也不放心,甚至对老友高一功和刘芳亮也都不放心。

  他的身体受尽病痛的折磨,徘徊在生与死之间,李过的每一份不放心,都是在对李来亨未来的忧虑。

  他铺了一辈子的路,缔造了李来亨这样的君主,绝不愿意使得大顺的社稷江山在将来有任何倾颓的风险。

  方以仁从未见过李过如此的神情,光中天子靠在床背上,和蔼的脸上却布满了凶狠肃杀的神情。

  这让方以仁想到了他曾经见过的罗汝才,也想到了被李来亨杀掉的左良玉,还有……还有太祖。

  横行天下的枭雄们,总有一些共同点。

  那一刻方以仁甚至感到脖颈发凉,万一李过真的在死前要再帮李来亨一把,除掉大顺朝廷中剩余几个过于冒头突出的大臣,他自己是绝没有反抗力量的。

  “乐山,好好辅佐晋王。今后……今后早些致仕吧,你熟读史书,不会和胡惟庸李善长那种人一般糊涂。

  我看晋王有大兴工商的意思,十年后你大可以致仕经商,为一陶朱公,这不好吗?”

  方以仁口中感到一片苦涩,他才三十多岁,正值春秋鼎盛的时候,即便十年后也就四十岁而已,怎么都算不上老,这就致仕?

  李过真是担忧的过分了。

  但方以仁也都明白皇帝的种种用心所在,他也觉得李自成也好、李过也好,大顺朝的太祖太宗都是人情味极浓厚的人物。

  如若不然,李过完全没有必要召他入宫讲这些事情。

  这些帝王心术,本来是只有李来亨才能听到的。

  后来方以仁授意门生故吏在朝廷上掀起了独相、群相之争,大抵也是发轫于此刻。天法二年李来亨给多数尚书都加以了天佑殿大学士的头衔,入政事党办事;天法三年,正式恢复了政事堂的群相制度,结束了方以仁长达四年多时间的独相地位。

  至于这背后的事情,就是天法皇帝所不知道的了。

  光中二年的冬天,李来亨在万分的悲痛中带着李过的灵柩回到了延安,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一刻李来亨骤感到命运的离奇曲折。

  或许陕北的土地上,真的潜藏着足富生命力的魂灵,散发着华夏脊骨中蕴藏的鲜血之味,并时时以其鲜血荐我轩辕。

  道路上树叶凋零,冬雪飘飞,李来亨几乎升起了将父皇火葬,使他的骨灰飘洒延安大地的想法。只是以此时的观念来看,这可太过于大逆不道了。

  陕北的父老乡亲们,也未曾想过几个月前千骑万马煊赫还乡的光中天子,这么快就以遗骨的姿态回到了养育闯营的黄土之中。

  广袤的大地上,李来亨站在一块黄土高地的巅峰处,来自遥远北境的朔风呼啸不止,更远方的天空阴云密布,沉闷的雷声悄悄作响,风未止,马也未止,许多羽林军从山下经过,旌旗蔽日,那面写有顺字的旗帜,才能让李来亨感到这方天下的真实感。

  一个时代,结束了。

  李来亨真诚地淌下眼泪:“一个时代结束了!”

  光中二年冬,后世所说的“明末农民起义战争史”告以完结。

  后来的大史学家顾诚先生,即以顺太宗李过的去世,作为明末农民起义战争史的结束。

  从此刻起,明末的时代结束了,而顺初的时代,刚刚开始。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