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_明末不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正式改为尚玺寺,这是因为契只是大顺官方使用的符券契章这四种印的第三等缘故。所谓尚玺寺,就是明朝原来的尚宝司,掌宝玺、符牌、印章。

  明朝的太常寺、鸿胪寺则改为礼政府下属,因为太常寺管宗庙礼仪,鸿胪寺管朝会仪节,都跟礼政府职能密切相关,因此相近职能机构改制倒不奇怪。

  掌管车马的太仆寺改名为验马寺,翰林院改名为弘文院,御史改名为直指使,通政司改名为知政使,中书科改为书写房,虽然只是换了个名字,不过意义却大不同,突出了未来的重点和方向,预示着某些微妙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还是文谕院,文谕院是由吏政府文选司升格,表明了李自成强化控制文官选拔的决心。

  由于大顺军这时候已经占据了相当广阔的领地,除了湖广和河南以外,整个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一带,全部归于大顺的版图。大顺军占领地区已经包括好几个省分,很有必要广设节度使和经略使了。

  不久,又仿照明朝巡按御史的制度,在各省加派巡按直指使,代表中央司监督之责,如以明临汾知县刘达为陕西巡按直指使,介休知县李若星为山西巡按直指使。其他道、府、州、县设防御使、府尹、州牧、县令等官,与开封时期相同。

  具体是以罗汝才为西北经略使兼陕西节度使,以明朝的绥德州知州周士奇为榆林节度使,以明朝的监军道陈之龙为宁夏节度使,以明朝的关西道周伯达为甘肃节度使,以闯军中营大将西和伯辛思忠为西宁节度使,以明朝河南道监察御史韩文铨为山西节度使,以明朝降官梁启隆为河南节度使,又以李来亨的部将广济伯谷可成为山东节度使。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