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家儿子不缺糖_宝宝娘的都市田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六章我家儿子不缺糖

  就如刚刚放出来的这只,一听几个大人大呼小叫的,宝宝就不乐意了,义正言辞地纠正:“我这不是异虫,我这个是紫背大王!最厉害了!”

  宝宝前一段时间,跟着郑熙然郑钧然看过美国科幻电影《异形》,电影中那些恐怖的东西让他非常反感,此时一听有人称呼他的宝贝蛐蛐叫‘异虫’,立刻就不干了。他的虫子这么漂亮,根本不是电影中那些奇怪又恐怖的东西!

  看自己儿子像只炸了毛儿的猫咪,顾爽想笑,却又硬生生忍住。在人前,不但丈夫需要留面子,孩子同样需要留面子。

  而中国的习惯是当面教子,越当着外人越数落孩子的不足过错,往往会引起孩子们的抵触情绪,要不也会给孩子的内心留下自卑的心理。还有人研究说,西方的父母更擅长于表扬孩子,每当自己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有一点点成绩,就会高兴地四处宣扬,结果,西方的孩子更有创新精神,也更自信。而中国孩子被常年当面教子的后果就是,养成了谦虚谨慎的美德同时,也往往缺乏创新精神,也不够自信。

  这个报道顾爽不记得是从哪里看到的了,但是她对于这个观点却是非常赞同的。别看孩子小,却更需要尊重,更渴望得到家长的认同。有什没足回家慢慢教育,当着别人的面儿打骂孩子是绝对要不得的。

  顾爽忍着笑,也没上前搂抱孩子,只是引导宝宝的注意力,开口朝着刘向民和宋云清两位老爷子问道:“这个有什么讲究?”

  刘向民和宋云清刚才就注意到了顾爽在旁边分西瓜,只是关注着这边的斗蛐蛐,没有去凑热闹。种植园中有个内部规定,瓜果、一品系列产品,每个员工每个月都有一个内部价格指标,一品系列因为货源紧张,每个月每种只有一只的低价购买指标。而瓜果这种消耗性大的东西,则比较宽松,几个老爷子从西瓜熟了就吃,已经吃过几次了,所以并不像那些游客们那样亟不可待。

  顾爽走过来,他们也都在意料之中,没什么异样,那一老一壮两个男人,却都目光灼灼地盯着已经被宝宝捧在怀里的蛐蛐葫芦,那眼光,恨不能变成手直接从宝宝手里将那只蛐蛐儿抢过来。宝宝也有些受不了这俩人过于热切的目光,抱着小小的蛐蛐葫芦,虽然脊背仍旧挺得笔直,但小身子却忍不住往顾爽怀里躲了躲。

  感觉的宝宝的动作,顾爽干脆在石凳上坐下,一手揽着宝宝,一手将他手中的蛐蛐葫芦接了过来。

  这时,宋云清老爷子微笑着慢悠悠地开了口:“蛐蛐,大家都知道,学名叫蟋蟀,又名促织,好多人俗语称之为虫。从唐朝天宝年间开始养斗蟋蟀,兴于宋,盛于明清。用于斗的蛐蛐也不是随意一只就可以,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