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一十五章:熔铸铁剑_大魏宫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而,朝中但凡是有见识的官员,却保持了沉默。

  尤其是虞部,他们名下的虞造局手里攥着越来越多由冶造局所打造的蜡烛模具,每日生产的蜡烛已近乎天文数字,早已生产到户部的原材料供应不及的地步,无奈之下才选择了暂时停工,等户部辖下的仓部将制作蜡烛的原料运过来再说。

  也只有他们,才明白用模具量产成品的工艺是何等的恐怖。

  对此,虞部司郎周培暗暗冷笑:冶造局的蜡烛模具,已近乎挤垮了国内大大小小的蜡烛工坊,迫使那些工坊主改变了营生方式,以帮助他们虞部贩卖蜡烛为生。倘若冶造局当真又鼓捣出能够量产武器装备的模具,恐怕就连兵铸局都要被挤垮。

  甚至于,当这则消息传到魏天子耳中时,魏天子还笑着与垂拱殿内三位中书大臣打赌,赌兵铸局与冶造局的这场工艺较量,究竟谁会胜出。

  结果,除了上任不久,对赵弘润与冶造局仍抱持有几分怀疑的中书右丞冯玉选择了兵铸局外,中书令蔺玉阳与中书左丞虞子启二话不说就选择了冶造局。

  而随着这件事在朝内流传越光,越来越多的官员皆对这场胜负产生了好奇,默默地关注此事。

  支持兵铸局的,比如像吏部的官员,他们因为当初吏部被魏天子削弱而对赵弘润暗恨不已,这次不出意外站到了兵铸局那边,口口声声说什么『冶造局想要在兵器锻造方面胜过兵铸局,简直是痴人说梦!』

  甚至于,就连户部也有不少人抱持着这个观点。

  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兵部官员与工部官员的相互扯皮:兵铸局是兵部的“亲儿子”,兵部官员自然支持兵铸局,而冶造局虽然谈不上是工部的“亲儿子”,并且也早已从工部脱离,但再怎么说,冶造局也是从工部分出去的,这份情谊可不会减弱。

  可以说,除了刑部、礼部的官员抱持中立外,其余部府仿佛都已站好了列队。

  于是乎这段日子,几乎时常能看到兵部与吏部的官员,跟工部官员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吵互骂,而工部官员,也以各种借口与理由,拒绝接受兵部与吏部所提出来的修缮官署的申请。

  整个朝廷,闹得不可开交,让听说了此事的赵元俼哈哈大笑。

  总的来说,朝廷内的官员仍旧是看好兵铸局的居多,但就在仅有工部官员呐喊助威的情况下,冶造局却不急不慌,仍旧忙碌着自己的事。

  不错,无论是赵弘润还是王甫,都丝毫没有慌神的意思。

  正所谓欲善其工必先利其器,冶造局花了十日工夫铸造了模具,但随着模具正式投入使用,冶造局的铁剑铸造数量,势必会超过兵铸局,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果不其然,再等过了十日后,兵铸局的工匠们,只不过是将两三千柄的成品铁剑数量翻倍,而冶造局,仅仅四百余名铁匠以及大约双倍数量的匠人与学徒,却在这十日里一口气将成品铁剑的数量从零提升到了四千把。

  平均算下来,果然是一组(一名工匠、一名匠人、一名学徒)工匠每日锻造一柄铁剑的速度。

  当这则消息传到朝中后,果真是吓傻了一大批人。

  然而,冶造局的底力远远不止如此,按照赵弘润的估算,倘若兵铸局与冶造局皆按照目前的铸造趋势生产铁剑,那么,等到第三个十日过去后,冶造局便将生产八千柄铁剑,一举追平兵铸局,甚至还要超过。

  更不可思议的是,随着时日的推后,冶造局哪怕不增加铁模,铁剑的产量仍可以每十日千柄的优势将兵铸局逐渐甩在后头。

  这就是时代的变迁,新工艺势必将取代并淘汰旧工艺,一个小小的兵铸局又如何能阻挡?(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