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34章:稳固发展【二合一】_大魏宫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这些人,很快就偃旗息鼓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天策府右都尉张启功」属下的黑鸦众,半夜到这些人的家中走了一趟,将一些这户人家曾经做过的一些贪赃枉法的证据往主人的床头一丢,天亮之后,这些人立刻信誓旦旦地对外表态:朝廷决定是明智,我将全力支持朝廷的决定。

  对付这种人,张启功表示他根本不需要动脑子。

  相比较而言,对朝廷有意迁都之事最淡定的,恐怕就要属商水郡的魏人了,在魏国国内各郡百姓纷纷自发迁向三川郡的期间,唯独商水郡的魏人不为所动,仿佛魏国的都城无论是大梁也好、雒阳也罢,跟他们都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仔细想想,商水郡的魏人确实有这个底气,毕竟商水郡乃是新君赵润发迹的采邑,且注定日后封赏于新君赵润与秦国公主(秦少君)所生的儿子,连带着「商君」的爵位,总而言之,魏国是不可能忽略商水郡的发展的,因此,商水郡的魏人毫不担心。

  更要紧的是,商水县目前乃是「魏楚贸易」的重要枢纽,虽然不及博浪沙港市那样面向整个中原的商贾,但论发展潜力,也注定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地方,根本不需要舍近求远。

  此后,在迁都雒阳的争议逐渐平息之后,朝廷便开始了筑建都城的大行动。

  数日后,大梁朝廷派出了「户部左侍郎崔璨」、「工部左侍郎谢弦」以及「兵部左侍郎王璨」这三位朝臣组成的队伍,前往雒城,与川雒联盟的首领们商议筹建新都的事宜。

  其中,户部负责统算开支、运输建造新都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而工部则负责建造都城,至于兵部,则负责拟绘道路网——由于天策府逐渐取代了兵部原先的职能,如今的兵部,渐渐向后勤辅佐方面发展,比如替魏国的军队蓄养战马,维护国内的兵道、官道等等事宜。

  平心而论,即便川雒联盟承担了建造新都的全部花费,但重新建造一座都城,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压力颇大。

  主要是人手问题。

  川雒联盟内那些富得流油的首领们表示,既然要造,那就要造地最大、造得最好。

  这个态度,与朝廷派去川雒监工的冶造局辖下营建司司侍郎陈宕,相当的投脾气。

  这也难怪,因为曾经受到某位肃王殿下的影响,冶造局的监工宗旨就是「大」、「猛」、「精」,凡事讲究精益求精,务必要达到目前魏国技术的巅峰。

  至于对此究竟要砸进去多少钱,冶造局的官员与工匠们从来不去考虑这种问题:我们又不是户部官员,管它花多少!

  于是乎,在川雒联盟诸首领与冶造局官员陈宕的协商下,新都的预估占地面积,一下子翻了几番,吓得户部左侍郎崔璨当场就有点头晕目眩:虽说这次建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