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冢化工的野望_材料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化特征,因此属于不同的产品。大秦集团虽然是最早制备出石墨烯的企业,但也只能拥有少数一部分产品的专利权,无法垄断所有的产品。吉田源要做的。就是和大秦集团抢时间,争夺更多的产品专利。尤其是在制备工艺上的专利。

  在向国际材料界正式发布石墨烯发现的消息之前,秦海已经让聂森完成了两项制备工艺的研究,分别是气相沉积法和氧化还原法。吉田源在看到这条消息时,便暗自叫苦,因为以新冢化工在碳材料领域的经验,知道这两种制备工艺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如果要绕过这两项专利去开发其他的专利,不仅难度大,而且新开发出来的工艺也会存zài着效率上的劣势。

  但事已至此,吉田源明知有困难,还是得迎难而上。否则新冢化工要么干脆不进入石墨烯这个领域。要么就只能从大秦集团手里购买专利进行生产。后一种方法对于新冢化工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无论从面子考虑,还是从专利授权的费用考虑,新冢化工都不能这样做,而是必须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

  于勇从聂森实yàn室里拿出来的资料显示,聂森的团队曾经尝试过其他的一些制备方法,包括有机合成法和溶剂热法。从资料来看,聂森团队没有继续做下去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合适的高分子材料和溶剂。在这方面,新冢化工是有一些优势的,因此吉田源便把自己的研究方向锁定在了有机合成法上。

  “吉田君,你认为用有机合成法,能够把石墨烯的成本降到和中国人相当的水平吗?”董事长花谷三郎不止一次地向吉田源这样发问。

  “从理论上说,有机合成法工艺的效率不及气相沉积法,所以在同等技术水平下,中国人拥有的气相沉积法工艺的成本应当是更低的……大概能够比我们低30%以上。”吉田源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30%……”花谷三郎皱着眉头念叨道,“这么大的差异,我们怎么能够保证我们的产品具有竞争力呢?”

  吉田源道:“生产成本和生产规模是相关的,我刚才说的是在同等规模和同等技术装备条件下的对比。从我上次去中国了解到的情况,大秦集团并没有打算大规模生产石墨烯,他们只有每天5公斤的产能,在这样的小批量生产条件下,成本是非常可观的,所以他们预计批量提供的石墨烯价格将达到每克20美元。”

  “我们呢?如果有机合成法工艺开发成功,你能够把成本控zhì在什么水平?”花谷三郎问道。

  “每克5美元以内。”吉田源说道,“这是按照日产200公斤以上的规模计算的。”

  “哟西……”花谷三郎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可以对中国人形成绝对的优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