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三章 来拆台的年轻人_材料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20亿元人民币相对来说并不是什么大的数目。

  国外的工业基础远比中国要好得多。这些老牌车企也有成熟的发动机研发经验,再加上钱不是问题,可为什么一流发动机仍然是稀缺的东西呢?

  或者换个说法,如果中国人投入20亿元人民币就能够开发出一款世界一流水平的发动机,那么技术实力更强、基础更好、经验更丰富、投入能够达到200亿元人民币的外国车企,他们拿出来的发动机岂不是可以达到宇宙一流?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样的口号也就是蒙蒙官员而已,基层的人谁不知道这种口号的脆弱?

  董林生现在的状态,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盼着秦海能够换一个简单点的问题,让他搪塞过去。也就罢了。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想过今天这个会场上会出现秦海这样一个怪胎,如果不是秦海,其他人是不会提出这种刁钻的问题的。中国的事情,不从来都是花花轿子大家抬吗?谁会当面提出这种要命的问题。

  秦海却似乎对董林生的满腹怨念无知无觉,他笑了笑,说道:“董处长,我的意思是说,在你们的报告里,给予材料研究的费用比例似乎是太低了。比如说,你们在报告里提到了汽缸薄壁材料的开发,计划用100万元人民币的投入来完成这项开发,你们觉得能够办到吗?”

  “汽缸薄壁材料……”董林生低声念叨了一句,眼睛一亮,扭回头对坐在更后一排的一个年轻人说道:“小张,张岱渭,这个问题由你来回答秦总,你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能够用100万元的投入解决气缸薄壁材料的问题。”

  名叫张岱渭的这个年轻人是北店汽车技术处的工程师,平时颇有一些小聪明,经常能够创zào性地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不过也常常给领导制造出一些难堪。这一次,董林生原本不打算带他来参加这个会议,不料一向不太热衷于开会的他却主动提出想来京城参会,董林生也就把他带来了。

  到京城开会,在技术处算是一项福利,除了一些必须参会的重要人物之外,其他的人也有机会轮流参加。在董林生看来,张岱渭应当是想借机会到京城旅游一番,再买点便宜商品之类的,纯粹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不料现在秦海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恰好是张岱渭曾经涉足过的,他就顺势把张岱渭给推出来了。不管能不能回答得上秦海的问题,至少算是有一个交代了。以张岱渭的身份,就算他回答得不好,秦海或者杨新宇又岂能与他为难?

  听到董林生的招呼,张岱渭站了起来,他看着秦海,用清楚的语气回答道:“秦总,我们技术处研究过汽缸薄壁的问题,我们的想法是准备以HT25-47铸铁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