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六十二章 远大的目标_材料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一下头,表示自己所说的正是他们几位。杨新宇顺着蒋海林的目光向几个人看去,然后微笑着问道:“王总、袁总,你们给蒋教授他们提供过多少资金啊?”

  “我们提供过三次,一共是35万还是45万,我记不太清了。”

  “我们是72万吧,也是分三个项目提供的,不完全是针对电喷技术的。”

  二人分别回答道。

  听到两个人回答的数字,秦海微微地皱了一下眉,会议室里其他的人都没有去留意秦海的这个小动作,倒是杨新宇心有灵犀,对秦海投去一个会意的眼神,然后不动声色地对蒋海林说道:“蒋教授,您继续说吧。”

  蒋海林没有被这段插曲所影响,他继续介绍着国外发动机技术的前沿,对国内发动机研究工作提出了种种美好的展望。秦海一开始还没有太多的感觉,听着听着,慢慢就觉得一些不对的味道了:这老头提出的目标太高远了,基本上是打算在2010年之前超英赶美的节奏。

  凭着后世的记忆,秦海知道即便到了新世纪,中国的轿车发动机在全球还是处于比较落后水平的,具体的原因他不太了解,但与蒋海林的目标相比,落差实在有些大。他不知道是因为中国汽车产业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才导zhì了这样的结果,还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难度的确有这么大,总而言之,他有些怀疑这个目标是不是切合实际。

  蒋海林之后,又有几位企业领导和学者先后发言,他们有的针对一项具体的技术进行阐述,有的则是从国家宏观管理的高度提出想法,归纳众人的观点,不外乎是认为中国的轿车发动机与国外差距太大,必须奋起直追。而要追上国外的脚步,只能依靠国家的支持。至于说什么叫支持,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那就是资金。

  “在你们几家汽车企业和行业协会联合提交的报告上,要求国家拨款20亿元,开展先进轿车发动机的研发,机械委的领导碰了一下头,委托我向大家询问一下,如果给你们提供20亿元的拨款,你们能够在什么时间拿出达到什么水平的发动机?”杨新宇把一份报告放到桌上,然后看着众人,平静地问道。

  几位车企领导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王凯华代表众人表态道:“2005年,最迟不晚于2010年,我们能够拿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发动机。”

  “你们有几成把握?”杨新宇追问道。

  “八成。”王凯华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王总,我是搞材料的,对汽车是门外汉。我想向您请教一个关于材料方面的问题,不知道是否可以?”秦海发言了,他并不是喧宾夺主,而是看到了杨新宇对他的暗示。杨新宇请他来参会,就是让他来当挑刺的恶人的,反正他也不在乎得罪这一群领导,实在说错了什么,杨新宇可以给他圆场。

  王凯华对于秦海突然发话有些吃惊,他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秦总有什么问题就尽管提吧,不过我可是个外行,有些问题不一定能够回答得上哦。”

  “王总客气了。”秦海也微笑着,说道:“杨主任手里的这份报告,我也拜读过,我有一个疑问:报告中关于发动机相关材料的研发投入,能不能保证这些材料被开发出来。”(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