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四章 需要一些成果_材料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政绩反映出来的。如果把主要目标定为新材料和新工艺,万一到时候拿不出什么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就有些不好交代了。

  其实,王长松他们没有把材料和工艺的研发作为重点任务,多少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材料的研究有时候十年八年都难以见到成效,这会让主管领导的面子十分难堪。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任期。那种在任期内无法见到成果的项目,是领导最不喜欢的。崔洪春虽然是个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在这方面也做不到完全免俗,他也需要一些东西来支撑自己,毕竟他也是需要向他的上级负责的。

  “材料是百年大计。很难一蹴而就。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知名材料企业,都是有上百年的历史,形成了无数经验和专利的积累,我们要想在短期内赶上以及超过他们,恐怕不易。”陈贺千沉声说道。

  作为一位知名学者,他与官员打交道也是很多的,崔洪春一说话,他就知道对方担心的是什么了。对于这个问题,他必须要事先给崔洪春打好预防针,毕竟新材料研究这种事情是没法打包票的。

  秦海同样能够理解崔洪春的心理,他甚至比陈贺千更早地考虑过这个问题。陈贺千说完之后,秦海接过去说道:“陈老师说得对,材料学的研究需要有长时间的积累,别人搞了上百年时间,我们起码也得有三四十年,才能达到与别人平等对话的水平。不过……”

  “不过什么?”崔洪春敏锐地抓住了秦海话里的转折之意,他把陈贺千和秦海请过来,想听的其实就是这个“不过”。

  秦海微微一笑,说道:“我觉得,我们可以把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分为几个阶段,每一期争取能够取得一些看得见的成果。如果我们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集中力量突破一些技术难关,同时兼顾对其他技术问题的积累,就可以保证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这样也有利于激励科研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信心。”

  “对了,我想说的,正是这个。”崔洪春欣然附和道,“我担心的,就是在很长时间内无法看到成果,影响了整个系统的自信心。如果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拿出一些成果……不需要很多,只要有三五项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那么就能够有效地激励大家的信心,同时也能够让部长和中央领导看到咱们计划的可行性。”

  从崔洪春的内心来说,激励下属的信心只是一个次要的目的,而让部长和中央看到计划的可行性,才是主要目的。不过,他不能在陈贺千和秦海面前说得如此直白,把激励信心作为一个理由提出来,会显得更加冠冕堂皇一些。

  秦海当然明白这其中的诀窍,事实上,提升信心这个理由,也是他有意提出来给崔洪春作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