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二十五章 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_材料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就是我们有生存压力,所以我们选择的课题,都是能够见效益的课题,那种专门为了骗国家科研经费而生出来的课题,在我们那里是绝对不会存zài的。”秦海毫不客气地说道。

  陈贺千老脸有些羞色,他非常清楚,在他主管的范围内,就有几个完全没有价值的课题。大家都清楚这些课题大而不当,根本无法产生什么有价值的成果。但当初审批这些课题的领导、专家们都没有把这些课题淘汰掉,因为如果否定这些课题,就会有一批研究人员要失业,这些课题的存zài,与其说是为了推进科技进步,不如说是为了养活一些闲人。

  “不过,如果你们只是追求眼前利益,有些长线的课题就没人做了,这算不算一个弊病呢?”陈贺千想了想,找到了一个反驳秦海的理由。

  秦海道:“这个问题我们考虑过了。目前我们的确是只做短期内能够见成效的课题,但未来随着我们实力雄厚了,我们也会启动一些长线研究,比如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这一点陈老师尽管拭目以待。”

  “这就太好了。”陈贺千赞道,“我知道你秦海不是鼠目寸光的人。”

  秦海又道:“第三个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我们非常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我们搞科研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的,所以所有的科研成果,我们都会尽力让它用于生产。我的考虑是,我们如果拿出100块钱去做理论研究,那么就要再花1000块钱去做技术的产业化研究。而在你们这里,这个比例应当是反过来的吧?”

  “可能比反过来的这个比例还要糟糕。”陈贺千说道。

  作为一名睿智的学者,他是非常清楚当前科研体制中的问题的。研究机构以论文和获奖论成败,研究人员都热衷于做出漂亮的文章,很少有人在意自己研究的成果能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在材料研究方面,科技与生产之间的脱节尤其突出,这种情况甚至到了21世纪秦海穿越之前的那个年代,依然如此。从各大顶尖国际学术刊物上看,中国的材料科学研究已经进入了第一梯队,足以与美日德法等技术强国相媲美。但在生产实践中,却仍然有大量的基础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无法做到自给自足。

  究其原因,就是材料的实yàn室制备与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可能完全是两码事,科研人员不注重技术转化,造成的结果自然就是科研热、生产冷,两个环节无法打通。秦海作为一个过来人,岂能不知道这其中的毛病,这也是他当初拒绝陈贺千的邀请,执意要自己建一个材料帝国的原因。

  “对了,说起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事情,我倒想起来了。”陈贺千拍了拍脑袋,从自己的办公桌抽屉里翻出了一张通知,说道:“小秦,你不是什么青锋农机厂的吗?这几天,农业展览馆正好在搞一个国际农业机械展,他们给我也发了通知,你有没有兴趣去看一看?”

  秦海笑道:“这倒是一个有趣的展会,反正我今天也没什么事情,陈老师如果想去,我就陪您一起去好了。”(未完待续……)

  PS:第四更了……好吧,休息吧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