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四章 内政(四)_三国之魏武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求见,曹操也愣住了。

  这家伙很少求见的,现在来求见,难道是事情有了进展?

  徐干,北海人,擅长辞赋,其诗,妙绝一时,世人称赞,又精通音律,游学学宫之时,被曹操提拔,成为太乐令。

  至于建安七子,在这个时代显然是不可能有了,毕竟建安年月早已经消失了。

  “宣。”

  “微臣拜见陛下。”

  “不必多礼,可是事情编排成功了?”

  “不负陛下委托,微臣殚精竭虑,终于完成,只等陛下验看了。”

  曹操为了恢复先秦的风气,专门交代徐干以秦始皇嬴政留下的琅邪石刻为蓝本,编制一套兵甲舞,吟诵帝王之伟大。

  现在徐干说编好了,曹操便要亲自看看了。

  是夜,宫中辉煌,曹操带领皇后和所有的妃子亲自观看这《帝皇颂》,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象。

  宽阔的场中,灼灼,火焰带来黑夜中的光明,三百名身高大概在一米八四的大汉,全身甲胄,玄色衣甲更显得威武肃穆,每人面前均置一面大鼓,手中鼓槌粗如儿臂,一动不动,宛如军队,等待军令。

  在曹操示意开始后,徐干手中大旗一挥。声嘶力竭的喝到:“起鼓。”

  三百条鼓槌同时落在大鼓之上,发出一声巨响,震动了全长安,这沉闷的鼓声仿佛从亘古而来,穿越了无尽的历史岁月,来到两百零七年,大魏洪武十年的魏国宫廷之中。

  咚咚的鼓声响起,让人不由想起金戈铁马地沙场,一阵军鼓之声让所有人热血,也让曹操感慨,仿佛又回到带领铁骑席卷四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厮杀场之上,只有战,才是大秦,才是华夏的精神!

  一阵让人热血冲顶的军鼓之声,徐干又挥动手中地大旗:“起歌。”

  咚咚的鼓声变得急促,好似暴雨落地,连绵不绝,苍凉豪迈的嗓音也从这三百条大汉口中呼喊而出,好似灵魂的呐喊般震撼。

  “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

  以秦始皇的“琅琊刻石文”为开始,大汉们不断擂动面前大鼓,口中唱出词句。

  “上农除末,黔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

  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

  四海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随着鼓调的变换,一《琅琊刻石文》吟诵完毕。鼓声却是不停,更加的急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以更急促地鼓声鼓动人的情绪,而以《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中的篇章为结束!!(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