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 南方崛起 · 九头鸟_易中天中华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陆,在今安徽省六安县),灭蓼(在今河南省固始县),伐郑,侵陈,伐麇(读如君,在今湖北省郧县),围巢(在今安徽省巢县),[2]干得有声有色。可以说,穆王去世时,是把一个即将成功的霸业,交到了儿子手上。

  [2]楚穆王灭江,在鲁文公四年(公元前623年);灭六,灭蓼,在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伐郑,侵陈,在鲁文公九年(公元前618年);伐麇,在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围巢,在鲁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15年)。

  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楚庄王。

  楚庄王声色犬马。

  没人告诉我们,庄王即位之初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只知道,三年之间,此君不理朝政,不出军令,一味骄奢淫逸。大夫伍举忍无可忍入宫进谏,庄王却左手抱着郑姬,右手搂着越女,嬉皮笑脸地坐在乐队中,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这可真如伍举所说,有只鸟待在高高的山上,三年不飞,三年不鸣。

  请问这是什么鸟?

  九头鸟。

  是啊!按照庄王的说法,这只鸟“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如此以静制动蓄势而发,岂非九头鸟?[3]

  [3]请参看《史记·楚世家》。

  实际上庄王心里很清楚,楚人的精神是“霸蛮”,楚人的心气是“不服周”,楚人的传统是“我蛮夷也”,而楚君的使命则是开疆辟土,抗衡华夏,图谋中原。这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必须付出毕生的精力。看来,他是想在大干一场之前先玩个够,然后收心。

  收心之后的庄王果然一鸣惊人。头一年,他就联合秦国和巴国灭了庸(在今湖北省竹山县)。三年后,又联合郑国侵陈侵宋,后来更命令郑国痛打背楚降晋的宋国。可见这时郑国已经变成楚的小弟,晋国则由于灵公被杀国内动乱,几乎无暇多顾。于是庄王一路凯歌,把队伍开到了周王室的眼皮底下,声称要在王畿之内搞军事演习。

  楚庄王耀武扬威。

  这时的天子已不是襄王,也没有齐桓和晋文这样的华夏霸主来护驾。外强中干的周定王摆不起架子,只好派王孙满去劳军。楚庄王志得意满,竟向王孙满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来。我们知道,九鼎传为夏禹所铸,使用的青铜则来自天下九州,象征着夏对各部落国家和部落联盟的领导权。后来夏桀失德,九鼎迁商;殷纣失德,九鼎迁周。鼎之所在,即权力中心所在。楚庄问鼎,什么意思?

  王孙满不能不义正词严。

  决心捍卫王室尊严的王孙满告诉楚庄王:关键在德不在鼎。现在周德虽衰,却天命未改。鼎的大小轻重,还是不问为好。

  楚庄王听了,一言不发,收兵回国。[4]

  [4]事见《左传·宣公三年》。

  其实庄王心知肚明。什么“在德不在鼎”,全是扯淡。权力的获得,霸业的完成,不在鼎,也不在德,在力。他现在,不过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旦兵强马壮战无不胜,称霸就是迟早的事。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