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五侯争霸 · 真霸主晋文_易中天中华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意;想去讨好楚人,本国不同意。卫国人甚至驱逐了他们的这位国君,来取悦晋国。曹共公更惨,被攻入曹都的晋军活捉。就连鲁僖公也吓破了胆,竟然杀了派去保卫卫国的大夫,以此向晋国献媚。

  然而楚军却并没有从宋国撤离。

  宋国再次告急。

  晋文公审时度势,设法让齐国和秦国加入了战争。楚成王也审时度势,决定退出。他对令尹子玉说,晋侯这个人,在外流浪十九年,什么苦没吃过,什么事没见过?老天爷给了他年寿,又给了他晋国。上天所赐,拿得掉吗?算了吧!离开宋国,也不要去追逐晋军。

  可惜子玉是一个“刚而无礼”的家伙。他一再请战,定要与晋人决一雌雄。

  晋军却撤退了。

  撤退是有原因的,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晋文公重耳流亡时,不但受过宋襄公的恩典,也受过楚成王的款待。当时成王曾问重耳:公子如果回国为君,准备拿什么来报答不(楚王自称)?重耳说,奴仆、姬妾、牺牲、玉帛,君上有的是;翡翠、牦牛、象牙、犀皮,贵国之所产。重耳能够报答的,大约也就是将来两军相遇时,退避三舍。如果退兵九十里后,君上仍然不肯宽恕重耳,也只好左手提马鞭弯弓,右边挎弓袋箭袋,与君上周旋。

  此刻,晋文公就是在履行诺言。

  言而有信,就理直气壮;后退一步,则海阔天空。两军还没开战,晋人就已经占了上风。然而子玉却不懂这道理。他不顾众人反对,一路追到了城濮(卫地,在今山东省范县),与晋、齐、秦、宋联军对阵。

  四月二日,城濮之战爆发。时间是一天,结果是楚军溃败。楚成王闻讯,派人捎信给子玉说:大夫您如果回国,不知如何向父老乡亲交代?

  于是子玉自杀。

  大获全胜的晋文公来到郑地践土(今河南省原阳县与武涉县之间),与齐、宋、鲁、蔡、郑、卫、陈七国之君会盟,史称“践土之盟”。想当年,齐桓称霸的葵丘之会,周襄王只是派人赐以胙肉(胙读如做,祭祀祖宗的肉)。践土之盟,则不但襄王亲自到场,还册封晋文公为“侯伯”,即诸侯之长。这可是既有文献记载,又有文物为证的。[26]

  [26]此事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和出土文物子犯钟。该文物部分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部分由台北收藏家陈鸿荣先生收藏。

  众星拱月,有证上岗,晋文堪称“真霸主”。

  然而历史却仍在这里留下了伏笔,那就是秦国没有与盟。[27]我们知道,城濮之战,秦国可是同盟军。为什么一个半月后的践土之盟,[28]同为战胜国的秦却不参加呢?难道秦穆公也是要争霸的?难道秦晋两国迟早要反目?

  [27]《春秋·僖公二十八年》记践土之盟事,无秦;《左传·定公四年》言践土之盟盟书,也无秦。

  [28]城濮之战,是在鲁僖公二十八年四月二日;践土之盟,则在同年五月十六日。

  正是。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