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章 人臣 · 老爹退下_易中天中华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狐突却拒绝拿原则做交换,他给怀公讲了一个道理。狐突说,君臣关系,并不是可以随便建立的,因此也不能随意改变。成为他人之臣,首先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简策上,叫“策名”;其次要向人君敬献礼品,叫“委质”。这两件事,都表示以身相许,也表示一旦确立关系,就忠贞无贰,永不变心。

  显然,春秋时期有两种关系:公私与君臣。职务对职务,是公私;个人对个人,是君臣。君臣关系高于公私,也重于公私。因为不能效忠主公,也就不能效忠国家。因此,必须先忠君后报国,哪怕那人君并非王侯,甚至流离失所。这就是狐突他们代表的主流观念。

  于是狐突说:做儿子的能够担当重任,是因为做父亲的教以忠诚。臣这两个儿子,成为重耳之臣已经很久了。如果臣把他们叫回来,那就是教唆叛变。做父亲的教唆儿子叛变,又拿什么来效忠于君?若不杀臣,那是君上的英明,也是下臣的愿望。如果滥用刑罚以逞淫威,请问又有谁不是罪人?下臣听命就是。

  落*霞*小*说??_

  怀公便杀了狐突。

  可惜怀公此举只是成全了狐突,却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第二年春,公子重耳在秦**队护送下回国,是为晋文公。为此,诸侯们举行了盟会。盟会的主持人,便正是狐突的儿子、重耳的舅舅狐偃。至于怀公,在重耳启程后不久就逃出国都,后来又被谋杀,只做了三四个月的国君。[4]

  [4]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