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章 廉洁的学政_骗了康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赶到了句容县城,在城里包了一座客栈,以便安置他带来的这些人。

  到了码头之后,玉柱只领着吴江和吴盛,步行去县衙旁边的学政衙。

  提督江南学政衙门,常驻于江阴,江南的院试也是在江阴的文庙举行。

  但是,除了要主持院试以外,提督学政还需要巡回江南省的各地,主持生员们的岁、科考试。

  各省学政到任第一年为岁考,第二年为科考,凡府、州、县之附生、增生、廪生,皆须应考。

  岁考为学政之主试,限十二月考完,科考为送乡试之考试。

  江南省包含了安徽和江苏,实在是太大了。为了方便安徽等地的江南学子,就近参加岁科考试,朝廷就在句容县也设了巡回学政衙。

  玉柱到了学政衙的门前,吴江上前递了汤炳的名帖进去。很快,里头便传下话来,老爷在内书房见客。

  提督江南学政何子昌,和玉柱的老师汤炳,乃是同门师兄弟。

  他们两人,都师从当世理学大儒,“关中三李”之一的眉县李柏。

  眉县李柏、富平李因笃和“海内大儒”李颙,并称“关中三李”,为天下士林所景仰。

  关中三李,都没有出仕于满清。但是,他们的弟子,大多成了大清的官员。

  读书,不为做官,难道真的是为了陶冶情操么?

  玉柱进门的时候,就见一位相貌清癯的中年人,身穿一袭灰色长袍,正端坐于堂中。

  “弟子玉柱,拜见师叔大人。”玉柱很知礼的长揖到地,行了师门之礼。

  “嗯,起来吧。”何子昌的脸上并无喜色,淡淡的说,“我本无教你之意。只是,当年我欠了汝师一个人情,必须要还给他罢了。”

  玉柱心里明白,何子昌说的是真心话,不容置疑。

  不过,玉柱来求学,为的不是何子昌的喜欢,而是学到中进士的诀窍。

  据汤炳所言,何子昌从县试开始,一直到会试,都是前两名之一。

  只是,殿试的时候,因为何子昌的老师是顽固不化的李柏,硬是被大学士明珠和索额图联手挤下了三鼎甲的宝座,成了二甲第一名的传胪。

  这种超级学霸,必有独门的应试经验!

  “弟子欠师叔的人情,他日必还。”玉柱也很直接,并没有说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假话。

  “不必了。”何子昌显然对汤炳怀有怨气,直接就堵住了玉柱的嘴。

  玉柱早就修炼成了精,脸皮可比城墙厚得多,根本就不怕骂。

  他拱手道:“受恩者不忘报,乃是做人的本分。”

  “呐,这是老夫的荐书,你且拿去吧。”何子昌很不客气的说,“我这里事务异常繁忙,且地界狭窄,就不留你了。本地九华书院的山长,乃是老夫的故交,你且先去他那里寄读一段时日吧。”

  玉柱一听就懂了,何子昌这是要让他先接受九华书院的考验,再视情况决定,是不是要教他?

  文人嘛,最喜欢搞这种故意刁难人的把戏。此前,从汤炳的身上,玉柱已经领教得很多了。

  “多谢师叔。”既然何子昌故意想刁难,玉柱也不想装孙子了,应战也就是了,谁怕谁呀?

  何子昌端起茶盏,却没有喝,明摆着是要端茶送客了。

  玉柱丝毫也不生气。有本事的文人嘛,难免有些臭脾气,完全可以容忍和接受。

  想当官的人,脸皮不厚,受不了气,趁早别惦记做官了,不如回家种红薯去算了。

  玉柱早就得了汤炳的指点,送钱送美人,何子昌肯定是不收的。

  所以,玉柱拿出来的礼物,是一部宋版《后汉记》,书中有陆游、刘须溪、谢叠山等名家手笔批注,异常之珍稀。

  何子昌看清楚礼物后,不由挑起眉头,说:“无功不受禄,你拿回去吧。”

  玉柱恭敬的说:“这并非是弟子所赠,恩师汤公说,暂借给师叔您观赏三月。”

  是借读,不是赠送,何子昌想了想,最终按捺不住珍本的诱惑,便没吱声了。

  只要何子昌收下了,玉柱有的是办法让他留下来。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