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0章 爆票房爆院线_好莱坞制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票走进影院。

  夜幕降临,百老汇再次灯火通明,竖立在第四十二街和百老汇大道上的《芝加哥》电影广告格外显眼,稀稀落落的人群从广告牌下经过,走到了艾伯特剧院前,这里也有《芝加哥》的海报,却是歌舞剧版的海报。

  十一月底的纽约,晚上已经能感觉到明显的寒冷,很多观众购票之后,赶紧走进了剧院,找到自己的座位,等待剧目开启。

  剧院经理杰米?艾伯特站在二楼一个包厢前,看着下面越来越多的观众,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浓,经历夏季的演出后,十一月份新的演出季开始后,剧院前来观看《芝加哥》的观众不断减少,很多时候上座率只能勉力维持在百分之五十甚至都不到。

  没想到的是,从上周六晚上开始,剧院的观众人数激增,几乎场场爆满,简直让他怀疑回到了歌舞剧的黄金年代。

  实际上,杰米?艾伯特很清楚,属于歌舞剧的黄金年代不可能回来了,剧院拥有如此高的上座率,仅仅是因为一部电影的关系——《芝加哥》!

  他了解过,最近几天凡是放映《芝加哥》的影院完全可以用火爆来形容,那些渐渐远离影院的中老年观众,在短短的反应时间之后,几乎踏平了影院的门槛,而这些人观看过电影,又想到了曾经的歌舞剧,于是这些最善于怀旧的人群,又来到了百老汇。

  除去这些外,杰米?艾伯特还发现这两天年轻观众的数量猛增,他让人调查过,这些人原本对歌舞片没有兴趣,都是在看过电影版之后,心生好奇才来到了这里。

  电影版的火爆完全带动了剧院的票房,杰米?艾伯特清楚,自己成为了杜克?罗森伯格不经意间造就的获益方。

  当然,他也知道,观看剧目的人增多,对电影实际上也是有帮助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么都分不开的。

  这个晚上散场的时候,杰米?艾伯特接受了《纽约时报》的采访,当对方问及《芝加哥》电影版时,他如此回答。

  “杜克?罗森伯格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改编!”

  随着影片放映规模的增大,杜克也随同剧组一起,跟汤姆?克鲁斯、娜奥米?沃茨和凯瑟琳?泽塔?琼斯等主要演员,开始游走在北美各大城市,宣传推广影片。“我从来就没想过制作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歌舞片。”

  来到芝加哥,杜克也在abc电视台的总部,接受了一次电视专访,如今怀旧群体对影片爆发出足够的热情,剩余的就是要激发青少年观众的观影欲望了,“我认为歌舞片的节奏完全可以像动作片一样紧凑,内容更有趣,更好玩,也能带给人更多欢乐,所以我添加了很多黑色幽默的成份,它会让人在体会歌舞的同时,能更加快乐。”

  “这就是我的风格,观众喜欢永远是我制作电影时首选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