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9章 喇嘛教(二)_回到民国当大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内容,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藏传佛教”。

  根据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期间发生过大规模的灭佛事件,估计是当时的喇嘛做的太过分了,而在后弘期,藏传佛教大致分为了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和格鲁派五个教派,其又以格鲁派实力最大,寺庙最多。

  关于活佛的转世制度,发端于十二世纪初,公元1193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意指圣识三时,三时即过去、现在和将來)大师,临终时口嘱他将转世,后人遵循大师遗言寻找并认定转世灵童,从而开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之先河,此后,活佛转世这一新生的宗教制度相续被藏传佛教各宗派所普遍采纳,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对于活佛转世灵童的寻找、认定、教育等一整套严格而系统的制度,使活佛世系像雨后春笋般地在青藏高原出现,据估计,目前整个藏传佛教活佛的总数可达近万人。

  在此值得提出的是,在藏传佛教各宗派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各类活佛系统,而且每个活佛系统的称谓各有自己特殊的因缘和象征意义。

  噶玛巴活佛系统的称谓,是以自己所属宗派的名称命名的,即取自噶玛噶举派的“噶玛“(k-rm)一词,追本溯源,该宗派的名称得自祖寺的寺名,而祖寺的名称來自某一地名,公元1157年,都松钦巴在昌都类乌齐附近的噶玛地方创建一座寺院,随即取名为噶玛拉顶寺(或称噶玛丹萨寺),他以该寺作为道场,大力宣讲噶举派教法以及自己的佛学观点,遂形成噶举派最具活力的一支派别,并以噶玛拉顶寺的寺名作为该派的名称,后來噶玛噶举派产生藏传佛教史上第一位转世活佛,亦以宗派的名称命名;当噶玛噶举派形成二大活佛系统时,仍然称“噶玛巴“,即分别称“噶玛巴·黑帽系“和“噶玛巴·红帽系“,其红帽系活佛转世至第十世时被迫断;而黑帽系活佛一直沿袭下來,至今已转世至第17世,即第17世噶玛巴,现与**喇嘛同在印度达然撒拉,噶玛巴活佛是藏传佛教史上历史最悠久、转世最多的一大活佛系统。

  **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格鲁派活佛系统的称谓,是历代央王朝授封的,公元1578年,第三世**索南嘉措在青海湖畔的仰华寺与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会面,互赠尊号,阿拉坦汗赠索南嘉措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喇嘛“,阿拉坦汗后报明朝,经明庭册封得以确立,其“瓦齐尔达喇“是梵文Vjr-dhr的音译,意为执金刚;“**“是蒙文音译,意为“大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