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4听取报告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就是在各个省一级成立了地方大理寺,更多的府和县都没有。就连省一级,也成立的非常勉强。

  有内阁地方官这庞然大物,有都察院这个先行者,大理寺根本抢不到多少人才,市面上的秀才举人等等,几乎都被他们网罗一空。

  当然,还有很多人看不上只能去担任七品以下的基层官员,但这些人也看不上大理寺啊,他们几乎都是冲着明年的太学试去的。

  在他们眼中,太学试就是取代了科举的官道正途。

  好在,今年的秀才试中,皇帝许诺了很多名额编制,大理寺抢到了一部分,就等着府试结束后,去各地抢人。

  “大理寺还需要努力,朕希望在乾圣五年的时候,看到全国各地的县城上,有着足够的法官在审理案件。”朱由检没有责怪,反而满脸嘉许道。

  “微臣定不负圣意!”陈扬美一脸的坚毅,如今,他可是将建设大理寺当成了自己的毕生事业。

  大理寺完了,接下来就是重头戏的内阁和九部。

  内阁这边,就不死所有人都上了,而是有徐光启汇总。

  “目前,正三品巡抚,共有十七人,正五品知府共有.....”徐光启开始就全国的官府组织,进行汇报。

  明朝一般有两京十三省的称谓,总共十五个行政区划,两京就是南北直隶,不过朱由检将之取消,北直隶分为河北行省和京兆府,都是正三品,南直隶划分为了安徽和江苏两省。

  加上原来十三个行省,那就是十七个正三品高官。

  “因人员不足的缘故,各衙门佐贰官都未配备齐全,一级仅有两人,其下九部对应衙门,基本建设完毕,主事者皆有,紧佐贰有所欠缺。”花了点时间,将官府衙门的组织结构大致讲了下后,徐光启开始总结这次巡查好坏之处。

  好的方面自然是士绅一体纳粮制度的实行,结伴上田亩清查完毕,新的田税已经核准,已经开始按照摊丁入亩后的税额征收,不过个,各省速度有些差异,慢的地方才开始征收,而快的地方已经征收完毕,比如河北省。

  好的地方大致相同,而坏的地方则各有特色,西南之地是土司之患和交趾的边患,西北之地则是天灾和粮食减产,尽管朱由检已经迁徙了上百万人,但也只是减轻了民众的消耗,对生产方面毫无裨益。

  江南倒是没什么不好的,只是宗族势力强大,私刑严重,至于偷税漏税这些,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地方,也是田税收的最缓慢的,抗税行动时有发生。

  至于最南方的广东福建一块,田地产出不多,经商盛行,而且走私非常严重,这个走私不仅仅包括海上走私,还包括盐业走私,广东是有盐场的,在长芦盐场、台湾盐场的官盐相继入侵江南之地,大肆盛行的时候,那边却依然牢牢守住了自己的地盘,靠的就是走私盐。

  至于盗采矿藏,私自铸币,打家劫舍,更是多不胜数,土地不行,当地百姓想尽了办法谋求生路。

  至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却是邪教盛行,尤其是山东,白莲教在这里遍地都是,哪怕天启年间起义过,被绞杀了一波,却依然禁之不绝!

  “这大明,真是满身病痛啊!”听完徐光启的讲述后,朱由检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怎么看起来大明处处烽烟呢,可是他在内阁中枢,却没感觉到这些啊?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