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9无棣晒盐人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芦盐场的一部分。

  不过,无棣县在大明,因为避讳朱棣,被改称了海丰县,不过后世又改回来了。熊文灿正是在这个地方,发现了晒盐法。

  当地的盐丁,已经在用这个方法制盐,当然,也没有推广开来,其他区域依然采用煮盐的方法,非常的落后,而且效率低下。

  “陛下,臣已经在海风寻得了整套晒盐的秘术,已经记录总结在案。”熊文灿兴奋的拿出一个本来,呈递上去。

  朱由检翻开一看,上面文字记载不多,大多是图形,以及暴晒时间。整个晒盐,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先是引海水或地底卤水到盐田中,然后暴晒,等出弄土提高了,在引入到结晶池,然后析出食盐。这个时候还是粗盐,不能食用。盐丁们将粗盐挖出来,在放入淡水池子中,进行清洗过滤,最后再次得到的才是精盐。

  这种盐是可以直接吃的。

  至于怎么过滤,以朱由检的目光,无非和后世的过滤自来水一样,无非是沙子、铄石、木炭、草木灰等。

  和榨塘的过滤程序差不多。

  “此种方法,可能推广?”朱由检放下本子后问道。

  对于晒盐,他也只是听过这个名目,却从未参与过,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对本子上记载的方法作为评估,以他的眼光来看,是可以做的,虽然要一定的投资,还要场地,但这些投入,相比晒盐带来的巨大收入,不值一提。

  “毫无问题,臣在海丰县寻得了好些个老匠人,对晒盐很有一套,只要有专人负责,很快就能在长芦盐场推广起来。”熊文灿显得很有信心。

  他可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在详细了解后带来的底气。

  “晒盐法出盐速度极快,在海风大,日头列的时期,三五日就能出盐,而且一次出盐就是几万斤,若是整个长芦盐场建立盐田,使用晒盐法,光是长芦一地,就能抵得上过去全国的产量。”

  熊文灿豪气干云道,他的话,引起了其他人的惊讶。

  “果真如此?”徐光启忙不迭问道,如今作为朝廷的当家人,他对钱十非常敏感的,任何能增加收入的机会都不放过。

  明清两代的盐税差距,除了管理不善带来的外,还有就是晒盐法的推广,到了清朝时,晒盐法已经在所有盐场推广开来,盐产量大增,才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而此时的大明,盐商横行,他们不是不知道晒盐的巨大便利,但为了控制盐的产出,为了便于控制灶户,他们根本不推广晒盐法,而是使用老旧的熬煮方法,以此将所有食盐控制在手中,谋取暴力。

  至于盐产量不足带来的各种弊端,对不起,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明朝的开中法其实是很好的一个方法,以盐作为一般等价物,来供应朝廷边关所需。然而,往往运了粮食到边关的商人,拿着盐引,却领取不到食盐后,这种方法就败坏了。

  除了是管理出了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食盐的产量不高造成的。

  “当真如此!”熊文灿毫不犹豫的点头,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在巡视长芦盐场时,当地的盐运使因为行险,已经被老夫斩杀,其他的想干人等也被收押,如今整个长芦盐区官吏为止一空,正是变革的大好时候。”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