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5发难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带着良好的心情,朱由检回到了宫中,来到东暖阁后,第一件事就是发出诏令,命杨鹤进京述职。

  按照惯例,这个时间有点早,一般各省的巡抚都是要到年底才会进京述职,而这也是巡抚逐渐成为地方最高长官的原因,巡抚能和中央接触,而布政使却不能,如此一来,自然是巡抚压倒布政使,执掌一方。

  杨鹤此时回来,自然是早了,但是关于百万移民迁徙的事情,必须当面详细安排,很多事情,远距离的书信交流并不方便。

  诏令很快下达,然后通过驿站送了出去,这种普通的诏令自然不需要行人司出动。

  “驿站!”想到这个明朝灭亡的导火索,朱由检心中一动,他想到了后世的邮政大佬,在他看来,古代的驿站也是能发展到这种程度的。

  只是各朝各代对驿站虽然重视,但却只是针对公文来往和官员食宿以及军情的传递,极度缺乏对物流方面的商业开发。

  这些在朱由检眼中,都是极为可惜的,若是有了针对民间的物流运输和邮政功能,那么驿站不但不会耗费大量银钱,反而能挣到大量的钱财。

  不过,想要实现这些并不容易,需要有能力者去组建,不过这也是一个方向,朱由检暗暗写下自己的想法,以免以后遗忘。

  正在他想着的当口,刘若愚已经将案几上的奏疏公文分好了类,按照轻重缓急归类起来,方便皇帝的。

  朱由检也就暂停了自己的思索,开始每日例行的批复公文。他首先看的就是司礼监披红的公文。

  这些都是些例行之事,比如德陵的修建需要钱财,辽东的军饷,各地贡物的运送,嘉兴等地发生大海潮需要救助等等,都是直接发到内阁,做出票拟后,送到司礼监披红。

  这些奏疏朱由检是不经手的,只是司礼监披红后随意看看,闲的时候会一一查看,忙的时候就抽出一两本来看。

  慢慢看了些奏折,朱由检便将剩下的一推,“都送到内阁,发下去执行吧!”

  刘若愚上前将奏折抱下去,然后命随堂太监送走,而后,他又走了过来,站在皇帝身边候着,以备垂询。

  接下来的奏折才是重点,对于奏折中的一些事情,皇帝不明白的都会询问,刘若愚就负责解答,这就是他这个秘书最重要的工作。

  不过,大致浏览了奏折一边的刘若愚却在心中祈祷,希望皇帝等下不会生气。

  朱由检翻开第一本,是礼部的折子,奏请编修《熹宗实录》。

  古代王朝都不修本朝历史,而某某朝实录,就是大明对本朝历史的记载,这种记载很详细,以日期顺序排列下来,将起居注的内容一一填写充实进去。

  这些都是第一手史料,大明每个皇帝都非常重视。

  “实录一般是哪个部门负责修撰?”朱由检问道。

  “是翰林院。”刘若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