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0章 常风天秀,秀麻了(万字大章)_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辅、托孤辅政会不晓得国库积银的实数。”

  刘健不能再说冠冕堂皇的废话回避问题了。

  他低声道:“禀皇上,太仓积银,约为三百二十多万两。”

  正德帝追问:“亏空的五百六十万两呢?长翅膀飞了?被库兵塞进谷道夹带偷走了?还是被户部哪个胆大包天的堂官、司官贪墨了?”

  刘健沉默不言。

  正德帝冷笑一声:“呵,首辅不好意思说。朕说!自先皇登基以来,在京各衙办事摆宴所费银两,皆自国库挪支。”

  “弘治初年,国库收入少。官员们吃喝就少。随着盛世来临,国库收入逐渐增多,官员们越来越管不住自己,宴请的排场越来越大。”

  “先皇在位十八年。京衙平均每年从国库挪支近三十万两。挪了没人去补。久而久之,亏空就积累成了五百六十万两!”

  刘健和谢迁一言不发。

  李东阳道:“皇上,其实这五百多万两银子不止用在了吃喝宴请上。官员出行讲排场,要换精致一些的官轿,银子是从国帑中挪支。”

  “又譬如某位高官升迁。交好的官员不仅要以私人名义送上贺礼。还要以官衙名义送上一份‘公贺’。”

  “甚至衙门与衙门之间办公事,也要银子打点疏通。”

  “这些银子,会被冠以各种名目,从国帑中挪支。”

  “这是大明官场一大陋规,直接导致帑藏空虚。可惜,此事牵扯到几乎全部京官。故人人尽知大弊,却人人不言。”

  李东阳没有护短,而是说出了事实。

  正德帝道:“原来如此!先皇再位时,在京文官动不动就上联名奏疏,什么让先皇停修庙宇、道观啊,什么让皇家不要兴园林土木啊。”

  “父皇修几座道观,几座园林,撑死也就用个十万八万两银子而已。用的还是内库银。”

  “这些口口声声提倡节俭的文官呢?为了吃喝宴请、交际排场,挪用了五百多万两国帑!”

  说到此,正德帝命刘瑾:“去,把奏疏捡起来,交给辅政们传阅。”

  刘瑾捡起奏疏,交给了刘健。

  刘健看后,心中“腾”一下窜起一股无名火。

  这封奏疏的署名,竟然是陈清、常风和七品给事中徐忱?

  举发亏空的人,竟是内阁提拔的人?

  这不是典型的吃里扒外,跟厂卫鹰犬勾结嘛?

  可是此事刘健不占理,他不好发作。

  刘健将奏疏给了谢迁、李东阳传看。

  谢迁转移话题:“其实在京文官们使一些国帑用于交际应酬,正说明各官衙没有私库。不像锦衣卫据传锦衣卫私库规模顶的上北直隶藩库。”

  “官员是朝廷的脸面。官员交际应酬,若寒酸了,岂不让朝廷脸上无光?大明还何谈盛世光景?”

  “为了朝廷脸面,每年挪支区区三十万两银子无伤大雅。”

  常风针锋相对:“谢阁老此言差矣。你前几日领着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