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7章《绿野仙踪》VS《我恨我痴心》_歌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eyond接下来的一组对决,是全由学生业余爱好者组成的指南针乐团对阵粤州的“情歌小王子”李涵。

  率先登场的是指南针乐团。

  这是一支青春洋溢的学生乐队,玩的音乐有点英伦风,虽然技术不是很精湛,但他们的音乐气质很不错。

  林在山第一次听到这支乐队的作品时,联想到了另外位面一支很经典的乐队——麦田守望者。

  后来了解了这几个年轻人的背景后,林在山发现指南针乐团和另一位面的麦田守望者背景十分相似。

  指南针乐团里面的这几个学生,也都是受到了英国音乐的影响,所以做出的音乐才会有英式摇滚的特征。

  而另一位面的麦田守望者也是如此,麦田守望者的英伦音乐风格要比指南针乐团更加明朗。他们的歌算是继承了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的punk、New-Wave音乐的传统,并与同期在英国新兴的Britpop音乐一样拥有很优美的旋律,作品短而精巧,不过分渲染吉它solo,要求各样乐器和人声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自主而均衡地发挥。

  在这方面,麦田守望者要比同是学生军组团的指南针可专业多了。

  麦田算是另一位面相当早期的乐队了,林在山最早接触国内摇滚乐时,非常关注这支乐队的表现。

  麦田的作品十分多样化,具有很强的可听性,从180余拍的Hard-Core,到低迷回旋的HewWave;从激越的老式Punk,到幽婉、抒情的Ballad,全有涉猎。

  他们的名字也很富有文学色彩:麦田守望者。——这名字的灵感来自于这几个年轻人都喜欢的美国作家赛林格的同名畅销小说《Catcher-in-the-Rye》。

  这本书是另一位面美国六十年代非主流文化的先声。麦田——在书中被用来象征少年人的欢乐园,可隐藏、可嬉戏、可贴紧大地、可沐浴阳光。对一个热爱捣蛋的少年来说,成长的过程是烦恼的。因此,麦田里面需要一个守望者,它能看护着,以防其跌落深渊。这种少年稚气,正是那时的新生代摇滚组合“麦田守望者”的真实写照。

  和指南针乐团一样,麦田守望者最初组团时,他们的成员也都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其中的三人还来自同一所高校,相同的教育背景使队员具有相似的观念认知和表达方式,继而在音乐上得以团结一致。

  同时,他们乐队对摇滚音乐的理解趋向朴实、含蓄,所以乐队在成立伊始便拒绝了Heavy-Metal和Grunge,确定了英式摇滚的方向。其间适逢英国New-Wave-of-New-Wave运动的爆发,乐队获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充足的信心。

  这种由生活态度、个体性格和教育背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