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1【聂道士的悠闲生活】_重生野性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竖起大拇指。

  李耀林说:“也没几分地,用得着打人嘛。”

  聂军说道:“性质不一样,如果是我自己的地,他们随便怎么乱来都可以,种出来的东西能值几个钱?但这是庙田,是老住持托付给我的,不能在我手里越变越少。”

  彭胜利被热得脱下西装,忍不住提出疑问:“不是和尚庙,道士观吗?怎么道家的也叫庙,而且管事的叫住持?我记得叫庙祝吧?”

  这是聂军读研究生时的专业,他当场科普道:“‘庙’最初专指用于祭祀祖宗的地方,所以有‘宗庙’一词。秦汉时期,原始的神社也渐渐被称为‘庙’,比如土地庙什么的,这些都被道教继承下来。”

  “‘庙’是专用于祭祀鬼神的地方,而非特殊的宗教场所,孔庙,关帝庙,财神庙,都用于供奉死去的贤者名人。就拿道教的正一派来说,北方大本营是京城东岳庙,盛海大本营是盛海城隍庙。”

  “佛教的驻地应该称‘寺’,和尚庙只是个俗称。不过随着时间发展都不讲究了,比如全国就有很多‘观音庙’,而且被官方部门编辑在册。”

  “至于庙祝,那是庙里专门管香火的。有些庙祝是正规道士,有些庙祝只是没出家的居士。”

  彭胜利颇为好学的问道:“那住持呢?我记得佛寺也有住持。不过佛寺里又有方丈,方丈跟住持是啥关系?”

  聂军解释说:“方丈、住持或许以前是佛家或道家的专用,但早就混杂了,佛寺可以有住持,道观也可以有方丈。你可以这样理解,方丈属于总经理,住持属于店长。一个方丈能管好几个寺观,但一个住持只能管一个寺观。甚至只要德高望重,不管道家佛家,即便只是院中长老,也能称之为方丈,说白了就是精神领袖。有些寺观既没有方丈,也没有住持,但是有监院来当负责人。方丈、住持和监院同时并存的地方,你可以参考法国政府,方丈或住持是总统,监院是总理,但真正管事儿的是总理。也有可能方丈是总统,住持是总理,但没有设置监院。”

  “好复杂。”彭胜利笑道。

  聂军说:“确实很复杂,全国各地各教派都不一样。”

  “你在北大读硕士就学这些?”周正宇问。

  “这些只是基本知识。”聂军道。

  聂军带着众人继续参观,指着一处偏殿说:“那里就是我住的地方,以前跟老住持一起住,老住持生病住院之后,就剩我一个人了。正一道是可以娶妻生子的,老住持的父亲也是住持,而且是在抗战中负伤的游击队员。老人家44年负伤残疾之后,就留在村里娶妻生子了。后来山神庙被新中国认定为正宗道家庙宇,土改时还留了庙田,但村干部不能再当住持,于是老人家就入籍成了道士,管理着这座山神庙,又把山神庙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