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9章 探班_大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指导指导。”

  “好!”央视的主任第一个喊出好来,“让山海电视台作个专题片,可以到中央电视台播一下。”

  “那就先谢谢李主任了,”廖湘汀笑着举起杯子,“我们宣传部杨部长这两天肯定也会联系您,我们想在中央四套上个城市形象的广告。”

  “没问题。”李主任一口答应下来,这是给央视送钱来了,并不需要他协调,他还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廖书记,我记着大集以前就搬迁过,搬了几次?”吴军不动声色道。

  廖湘汀是谁?也是从万千机关干部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吴军朝哪甩屁股,他就知道他朝哪里尿尿。

  “解放后搬了四次,五四年一次,六八年一次,八二年一次,八五年一次,”廖湘汀笑道,“现在是第五次。”

  发改委办公厅赵主任马上道,“搬了四次,又都搬回来了,什么原因?”

  在座的众人都是人精,马上感觉到里面有事,一个个都缄口不言,廖湘汀却笑道,“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了,”他想想还是说道,“五四年那一次,是商户自己又搬回河道里了,后面三次,种种原因吧,又都回来了。”

  吴军马上笑着说道,“看来,周疃还是块宝地,离开周疃真不能叫周疃大集了,老祖宗选地方也真会选,廖书记,大集能不能不搬离周疃村,也算延续周疃大集几百年的历史,也给在外面的老乡留下点回忆?”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一时间,在座的领导虽然没有口头支持,但一个一个都纷纷点头。

  “只要搬离了河道,没有危险了,周疃大集还是周疃大集,……我们也可以为家乡做点事,区里可以打个报告给山海省发改委,争取一部分资金,这个,我就能做!”吴军看看廖湘汀,“报告的名义,我跟那边的林荫处长说一下,她也是我们开发区的儿媳妇嘛!”

  为家乡争资金、为家乡做好事,是家乡的父母官拜会这些在外当官的老乡的原因,也是他们引以为豪的造福乡梓、惠及邻里的好事情。

  廖湘汀笑着站起来,蔡永进也笑着站起来,鲍院长笑道,“小吴,算是给家乡办了件好事,来,我们一块喝一杯,为平州,为周疃大集,祝愿我们的家乡明天更好!”

  众人纷纷端起杯子,蔡永进看看廖湘汀,水泥厂那边的设备都搬走了,芙蓉街道正在动员,这时候突然插进一杠子来,怕是芙蓉街道前面的工作就打了水漂了。

  “吴司长的提议,可以考虑。”廖湘汀笑道,“永进秘书长回去后拿出个意见来,具体情况,要让群众满意,领导满意,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

  ……………………………………

  “探班?”

  岳文乐了,这些日子忙得焦头料额,大集搬迁的前期动员工作在经过半年的酝酿之后,已经正式开始了。

  可是又遇到八月节,他上面还有对应的各个口子,他也都要上去跑一跑。

  工作不累人,说这些无用的话、办这些无用的事、喝这些无用的酒、送这些无用的礼,才最累人!

  就在他在办公室里开会时,阮成钢把电话打了进来,“我靠,哥哥,小弟哪有你那么潇洒,”岳文叫苦道,“你手下多少人,我手底下才几个人?!”他看看黑八等人,马上又想起了宝宝。

  阮成钢刑警大队大队长的职务并没有撤销,刑警大队也有办公室,许多事办公室主任就给他处理了。

  “那你就赶快提拔,”阮成钢难得笑了,“你真不去?我现在开车去接老大,那个剧组马上就要杀青了,杀青了就撤了,你到京城再去见你喜欢的那个左青,怕是一时半会也见不着了!”

  “好,去!”岳文一咬牙,去特么地什么关系,去特么地什么走访,老子心情好才是最重要的。

  跟两个哥哥在一起,他还是学不会放下,陶沙手头那么多案子,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毫不含糊。

  阮成钢去京城听演唱会,也是上午定了,下午就到了。

  就自己,最年轻,论起玩来,赶不上两个快四十岁的哥哥!

  “哎,你们等我啊,算了,我不开车了,我的车丢份,坐陶哥的车吧,q7,有档次!”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