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章开考_红楼姑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必须用排比对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这种写法十分古板,多一字不行,很多考生都是一边写一边乱编,只为了凑字数,达到对偶的效果,文字表面上看,十分整齐,细看下内容,废话满篇。

  痛苦的不仅是考生,还有出题之人,因为四书五经里面字数有限,各级各类考试都从里面出题,而出过的题一般是不能再用的。

  于是出题人奇计百出,把四书五经上下句割裂开,单独拿来出题,如把一句话斩头去尾,只用中间的几个字拿来考人。

  这种语句不通、张冠李戴的词句,连出题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何况学生呢?

  结果就是糊涂考官考糊涂考生,出题的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考试的人也不知道,这样考试出来的是什么人才?

  八股文只是一个考试的解答形式,而真正对考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考试的思想。

  大乾朝严格规定,所有的文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须仿照古人立言,要按照圣人的思想去写文章,

  然而,人的意识本身就有很大差异性,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人的认知世界里,是千差万别的,这就给考生们增加了很多难度。

  在固定思维、固定模式下,学子们还是很好地完成他们的文章,实在令人佩服不已。

  这些优秀八股文的作者巧妙地利用既有规则,在有意无意之间插入自己的观点,并运用优美的词句表现出来,他们无疑是这场规则竞赛中真正的成功者。

  而在那这样情况下选出来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即“始终只善于考试而不善于自由的创造性思维”,俗称书呆子。

  虽说如此,但八股文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比如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曾经写道“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可见,八股文是很多文体写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限制下,很多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

  这些人才是高手中的高手。尽管科举的内容令人望而却步,但是还是有很多学子为了功名、为了地位克服万难成为科考大军中的佼佼者。

  八股文限制了人的创造性,但归根究底,他把读书人限制在里面,更好地为皇族服务,而赵昕,是既得利益者……

  开科第一场,史论五策,赵昕开启密蜡,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

  看着罗列了策论、诗赋、四书等几大纲,赵昕亦是感叹崇明帝的勤奋度,即便日夜批阅奏章,亦不忘科举制度,虽然他不是个合格的父亲,但毫无疑问,他是个负责任的君王。

  既然题目都选好了,赵昕也不用操心,吩咐下去便可,也省得赵昕抓瞎。

  心情不错的赵昕开口道:“诸位臣工近日辛劳,待科举事罢,定当禀明父皇。”

  李惟之等人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