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吗?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鹅湖之会也是由他一手促成。此人就是东莱先生(吕祖谦),东莱先生对二人辩论不作偏帮,更不作口舌之争,只是提笔记录,博采而后精思,看看能否有一二学以致用,而吾学取自东莱先生一门。”

  “看吾看来,理学,心学,还是事功学,更往上说儒家,释家,道家,法家,甚至华夏之学,狄夷之学,都不过是名相而已,只要觉得有用,取来用就是,正如这林子好看就行,与他是不是竹林何干?执著于名相,无疑于固步自封,学问怎么有长进?是以我对学生们常言,读百家书,成一家言,学问当以致用为知。”

  听了林延潮的话,张汝霖如醍醐灌顶,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何离家时,父亲一再交代自己,来京后前途上要听岳父的话,但学问上要听林延潮话的道理。

  张汝霖当下心悦诚服,愿意从于林延潮学习学问。

  林延潮笑了笑道:“我公务缠身,不过有几个不成器的弟子,若是你有意,平日从于他们读书治经,印证长短,也是不错。”

  张汝霖欣然从命。

  张汝霖走后,林延潮又拿起徐贞明的《潞水客谈》读了起来。

  读了这本书,林延潮方才知道,徐贞明之父名叫徐九思,对方也是官员一生清廉,并且是出色的循吏,他去世时上万百姓前去拜祭。

  至于这本潞水客谈,林延潮还是很满意的,虽有一些古人受时代限制的弊端,但瑕不掩瑜。

  事实上,历史上对这本书评家很好,谈迁在他的明通鉴里数度赞扬此书。

  清人评价,终明代良策,无以逾此。

  并且京畿屯垦是明清两代一直要推行的政策,基本上都是参照徐贞明的路数来,但每次施政总是断断续续。

  说回此书就是由张元忭亲自作序,可见徐贞明与张元忭之间的关系。

  书中的主张,大体与林延潮在归德兴修水利,不谋而合。

  而林延潮兴修水利的思路,是从现代而来,他的治下考城县与后来兰考县地域差不多。

  后世的***治兰考时,就是采用引黄灌淤的办法。

  徐贞明则是实地考察从京师至西至北的地势,指出有大量的荒地,以及斥卤地,因缺乏水利灌溉而荒芜。

  并指出南粮北运完全依托于漕运,这运河就犹如人的咽喉,一旦食不下咽,就有噎死之危,所以与其用江南百姓辛苦种出的粮米来供给京师,不如在京实行屯垦,以解漕运之乏。

  后来徐贞明的政见得到李植他们的赏识,于是被朝廷推举为屯田御使,去年在京屯垦成绩很好,仅在永平府拓田三万九千亩,然后其他各府也有进展,发展的势头非常好。

  但此举如同林延潮在归德治水时一样,后期触犯到官宦集团的利益。

  当时林延潮在归德时,如捏死蚂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