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洛阳来使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食货志》上说,春天时,耕者皆到田间去,田中有庐,春夏可居。秋后农事歇闲,‘冬则毕入干邑’,归于邑中居住。邑中房屋有高墙环绕,早晚邑门紧闭,还有乡勇放哨站岗。

  邑,低于县的一级。类似于后世的‘镇’一级。乡和镇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镇的建制偏向城市。乡则偏向农村。才有乡村、城镇之分。

  乡和镇,并非规模大小,而是偏向于繁华程度。所谓繁华,就是指:人口聚集、商业发达、文化昌盛,百业兴旺等等。

  从繁华程度上说,楼桑邨(村)已经是‘楼桑邑’了。

  车行一日,不过七十里。

  从洛阳到涿县的千余里路。没有月余,无法抵达。慢慢等着便是。

  洛阳来使的消息,刘备没有外传。只告诉了母亲、族亲和老族长数人。别人还好,倒是老族长整日过的提心吊胆,生怕中间出了什么意外,或是洪水阻断,或是路遇山贼,总担心使者未能平安抵达。

  刘备劝了也是无用。

  想着刘氏宗人,自祖上失爵,千辛万苦才失而复得。其中艰险,又是一两句话能够道尽?

  开春后,工匠和青壮就开始了桥楼的建造。趁着清溪坚冰未融,直接将脚手架搭在了冰面。如此事倍功半,进展很快。待河面解冻,全部的桥梁框架均已完工。只需在十字桥梁上,起一座座高楼,顺阳卫便能搬入新居。

  家具物什早已造好。吃穿用度也准备齐全。

  建好一座桥楼,便会有一家欢天喜地,金鼓齐鸣,笙竽备举,热热闹闹的搬入新家。《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意思是说,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后人用‘乔迁之喜’,来贺人迁入新居,或贺人官职升迁。

  宗人结婚生子,附民携老扶幼,顺阳卫拖家带口,齐聚楼桑。年前,老族长编户造册,计一千六百四十六户,一万两千八百余口。

  豪侠、名士、齐民、百工、部曲、武卒。人手充足,欣欣向荣。

  附近乡民皆心向往之。

  不知是否提前收到了刘备复爵的风声。通往涿县的十里官道,正被县中修复一新。

  芒种刚过,宗人正忙于水田育秧。一支车队便浩浩荡荡的驶向了楼桑。

  村口阙楼上,被老族长三天两头叮嘱一遍的部曲,立刻吹响了号角。侧耳聆听,正是二短一长!

  轰——的一声,整个楼桑都闹翻了天。

  宗人附民这便弹冠振衣,扶老携幼,走上街市。

  等刘备收到消息,被母亲和公孙氏合力整理好衣服,走出家门。楼桑居民纷纷行礼。口呼少君。

  不等走到市中,车队已驶入村口。

  打头的骑士,玄甲鹖冠,背剑持戟。正是帝国虎贲!

  见街市人山人海,独有刘备立于人前。第一辆安车内,忽传出一声低语。虎贲武骑这便勒住马步。

  不等刘备上前,便有一人长冠宽袍,脚踩亲随小黄门,下了马车。

  低头弓腰,碎步上前。在刘备面前三步,扑通一声五体投地,口中高呼:“老奴封谞,拜见少君。”

  围观人群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很快又复归沉默。

  想起千金散尽只求一跪的孟佗,刘备不禁在心中叹气。

  这一跪,定不便宜。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