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末大事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兄弟之间,自毋需客气。

  话说。长坂坡后,赵云并陈到,结伴返乡。先入常山,接回赵云家小。又同去汝南,将陈到宗亲接回。时,赵云长兄,身患重症,卧榻不起。得华国老亲手施术,这才转危为安。赵云又于楼桑大溪地,购置良宅一栋。为大兄安居。一母同胞,亦是理所当然。

  赵风笑答:“拜见阿母,为其一。问牙门之事,乃其二。告知二弟,为兄之喜,是其三也。”

  “大兄何喜?”赵云忙问。

  “楼桑何公,已辟为兄为吏。”赵风言道。

  “大兄出仕,家门大喜。”赵云闻之亦喜。现任楼桑令,“未坐先仕”何伯求,颇有贤名。假以时日,必成名守。能为其所辟,足见赵伯班之才。

  虽是二百石少吏,然能于一众备吏中,脱颖而出。正如赵云所言,足称家门大喜。百石已得民爵。恪尽职守,积功晋升长吏,指日可待也。

  赵云遂命人备宴,贺大兄出仕之喜。

  席间,又言及牙门将之事。赵云答曰:“弟亦有耳闻。何人可为,主公自有定论。”

  “校尉之上,另有偏、裨二将。却不知牙门将,位居何(品)秩。”大兄慨叹。

  循例。校尉比二千石。裨将二千石,偏将真二千石。四辅将军中二千石。

  “弟窃以为,‘牙门’,或是号。”赵云言道:“如国中诸校,各有名号。”

  “原来如此。”大兄会其意:“主公既名之牙门将,当秩高校尉。”

  “如大兄所言。”赵云性素平和。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常与世无争。平日不显山露水。危难关头,披肝沥胆,一往无前。

  长坂坡事,神乎其神。后世多有人不信。然众目睽睽,亲眼所见,岂能有假。

  少时三墩学剑。长姐言,剑心凝练,在于信或不信。刘备多年后,方才领悟。所谓“因材施教”。长姐所指,于蓟王而言,便是世道人心。

  蓟王少时,一金知人心。为时人津津乐道。然蓟王直到灵神合一,觉醒真我。方才笃定人心。

  而之于赵云而言,便是忠义无双。时见过楼桑繁华。又听闻蓟王志向远大,欲使天下皆为楼桑。

  赵云下车相见。言尽我所能。学成出山,单骑救主。便是赵云所信。

  兄弟相见,无话不谈。不觉长兄大醉。赵云扶入内室安寝。又去问候阿母。赵云并未婚配。偌大府邸,皆有阿母操持。所谓“礼尚往来”。袍泽之间,官吏上下。更有国中名士,慕名投帖。

  母子相见。阿母将累日所积名帖,悉数转交赵云当面。除至交好友,赵云少与人往来。人虽未至,然必有回函。如此,亦不失礼。

  今日亦不例外。赵云依次翻阅,忽轻声言道:“门下刘翊。”

  “此何人也。”赵母笑问。

  “乃主公门下贼曹掾。”同殿为臣,未曾深交。今日投帖,所为何来。

  见赵云无语,母劝道:“既出王上门下,我儿当可一见。”言下之意,蓟王门下,必是忠义之士。当可与之交。

  “是。”赵云遂更换常服,赴鸾栖馆相见。

  推门视之。除门下刘翊外,尚有二雄壮武士。

  正是许家兄弟。

  “护军司马许定,假司马许褚,见过赵校尉。”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