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半载之期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域都护府治下百城,六百万众,皆如此。可想而知。天朝上邦,西域来使,贵霜王如何能不持重。

  “蓟国今季,稻收几何?”贵霜王先有此问。

  “回禀大王,约八亿石。”杨阜答曰。

  “无怪一日三餐。”贵霜王慨叹。

  “谚日:‘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然自东西商道,南北水路,皆通。鄙国新谷,贩运四海,远至徼外。西域诸国,亦得其利。”杨阜对曰。

  “西域屯田,可自给乎?”贵霜王又问。

  “尚不能自给。”杨阜答曰:“还需陇右并国中输粮。然不出数载,当可自足。”究其原因,西域诸国“地沙卤,少田”。且种田十倍利,经商利百倍。西域各国,亦无心耕种。故若将西域五十五国除外。西域都护府百城,当可自足。

  “甚好。”贵霜王笑道:“世人皆言,中夏地薄。贵国却季季大熟,广济天下。蓟王,必有神助也。”

  “我主天生。乃为天下三兴。”杨阜毫无遮掩。

  “和亲可乎?”贵霜王开门见山。

  “未尝不可。”杨阜话锋一转:“然‘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且若知二家和亲,安息必有所备。大事难成矣。”

  贵霜王轻轻颔首。若知贵霜与蓟国和亲。安息必生警觉。此时再令北匈奴西遁扰敌,安息必不会倾巢而出,大兵压境。唯有神鬼不知,方能一战功成。

  “待事成,和亲可乎?”贵霜王仍不死心。

  “待回禀主公,自有定论。”杨阜亦不敢越俎代庖。

  “如此,也罢。”贵霜王问出心声:“安息虎踞于背,恐为其所伤。贵使可有良策。”

  “大王安心,半载之内,当见分晓。”杨阜虽未明言,却也足可令贵霜王意动。

  “莫非,蓟王已有破敌之策。”

  “正是。”杨阜答曰。

  “半载之期?”贵霜王振聋发聩。

  “半载为期。”杨奉掷地有声。

  “国书何在?”贵霜王再无疑虑。

  “国书在此。”杨奉果有准备。

  贵霜王,细看无疑。遂取刀割腕,印血为证。

  “烦请贵使,传语蓟王。春夏之交,当起十万铁骑,下攻身毒。”

  “下臣,敢不从命。”杨奉肃容下拜,起身后又言道:“我主有命,当奉新谷百万石,以助大王。”

  “善。”贵霜王当仁不让。百万石新谷,作价三亿钞。换言之,此乃蓟国所付军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即便不取粮谷,折成蓟钞。亦是一笔横财。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更何况,蓟王赫赫威名。贵霜王岂敢阳奉阴违。得钱不办事。求死乎?

  事不宜迟。趁雪大封山前,杨奉原路返回。西域长史杜畿不敢怠慢,遂六百里传书国中。告知详情。

  万事俱备,只待羌身毒道,凿通之日。

  汉中,南郑行宫。

  闻史门弟子密报,史侯面沉如水,一时无言。

  史夫人从旁进言道:“闻,刘益州为太常时,有侍中董扶,私谓之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刘益州,信其言,遂意属西川。自陛下迁都,巴蜀既定,民心得安。刘益州日渐骄横,年前,‘造作乘舆车具千乘’。今又‘有似子夏在西河,疑(似)圣人之论(注①)’。不可不防。”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