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原形毕露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难。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重重利好,助推航海风潮,长盛不衰。自市舶寺,首开航海学徒。有别于校馆学生,先学后练。边学边练的学徒制,亦在培养专科人才的蓟国南学坛,迅速普及。

  首任“下庠令”,蓟王多方则选,仍未有定论。时下儒者,各有称号:“腐儒”、“俗儒”、“浅儒”、“纯儒”、“儒雅”、“大儒”、“名儒”、“硕儒”、“宿儒”、“耆儒”、“通儒”、“儒宗”。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蓟王窃以为,大学坛下庠令,当由通儒任之。四少师之刘宠,乃蓟王心仪之选。奈何传道授业于王子馆,不可轻动。

  除刘宠外,唯前朝通儒马融门下,郑玄并卢植,二人可当此大任。

  郑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位列儒宗。恩师卢植,遂成唯一人选。

  自少帝快刀斩乱麻,枉杀袁隗满门,堵悠悠众口。恩师便称病不朝。刘备遣门下主记蒋干,登门问候。恩师亦闭门不见。似意冷心灰,去意已决。

  又命函陵令鲁肃,二次登门,留蓟王亲笔手书。书中言,南学下庠令,苦无人选。若恩师厌倦朝堂,可回国颐养天年。

  至今无下文。

  虽把蓟王比光武。然恩师鞠躬尽瘁之心,刘备焉能不知。少帝此举。心机、权谋尽显。可谓“原形毕露”。

  诚如何后所言,乱而无损,直追先帝。

  小小年纪,便已至此。待元服,荼毒天下,可想而知。帝国历经桓、灵二帝,早已病入膏肓,苟延残喘。一而再,再而三。又出亡国之君。天将大乱,必出妖孽。

  今汉气数尽矣。

  正因窥破天机,恩师遂一病不起。

  三公接连病倒。少帝亦知事大。命太医令登门诊治。蓟王亦遣函园良医,长居府中。寻医问药,日日不缀。

  曹操牧守兖州,治昌邑。临济水,近巨野泽。先于雷泽、菏泽,兴港津,立水砦,操练水军。筑堤凿渠,灌溉良田。寥寥数年,已有大治之相。自洛阳数路兵发,攻伐南阳。兖州亦成战场。好在四方将军,皆帝国宿将,令行禁止,未曾祸害百姓。亦未曾阻断官道交通。

  一辆蓟国机关马车,于官道飞驰。车厢内,正是袁绍远来。

  董卓其人其事,究竟是真是假。袁绍需当面求教好友。

  临近城下,兵马渐多。尤其斥候往来,风驰电掣。入城后,袁绍直奔州治。

  曹操已闻讯出府。阶下相迎。

  “本初无恙否?”

  “孟德当面,毋需隐瞒。”袁绍言道:“痛如刀绞。”

  “节哀。”曹操引袁绍入府:“叔父病卧洛阳,宜早做打算。”

  “我已去信玄德,求护叔父全家。”袁绍虽称叔父。实则亲父也。

  “玄德必不负所托。”曹操安慰道。

  “我亦如此想。”袁绍眼中哀恸,唯密友可见。

  步入大堂,宾主落座。

  袁绍开门见山:“董卓手书,孟德知否。”

  “我已尽知。”曹操亦如实作答。

  “可信否?”袁绍又问。

  “断不可信。”曹操又答。

  “如何破解。”袁绍三问。

  “将计就计。”曹操三答。

  袁绍肃容下拜:“如何报仇雪恨,还望孟德教我。”

  “先取青州。”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