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望文生义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大将军卫青所用“武刚车”,《后汉书·舆服志上》有载:“吴孙《兵法》云:‘有巾有盖,谓之武刚车。’武刚车者,为先驱。又为属车轻车,为后殿焉。”

  车长二丈,阔一丈四,外绑长矛,内置大盾。平时可运送士兵、粮草、兵器等,不一而足。战时车身蒙牛皮犀甲,捆扎长矛,上立坚盾。盾牌可另开射击孔,弓弩手置于车内,居高下射。还可将武刚车,列成坚固车阵。用以阻挡胡骑冲锋。

  与刘备的机关兵车,有异曲同工之妙。

  刘备只不过是在前人基础上,将机关术与战车深度结合。创造出机关马车。事实证明,将全部兵士、辎重、乃至整个后勤机动化,对战争的影响,无比深远。归根结底一句话:农耕文明对城邑的依赖,被刘备运用到了极致。

  兵车大阵,号称“移动坞堡”。足见一斑。

  只需就地展开,拼成营地。营内设置,一应俱全。所携粮草辎重,足够大军数月所需。再加出外抄掠狩猎,以战养战。坚守数年,亦不在话下。

  说走便走,说留便留。攻守兼备,如之奈何。

  高车十二侯,置身兵车大阵,一路随行,方知蓟国之强。昼出夜伏,各式兵车,万般变化。真神鬼莫测也。

  时下分割漠南、漠北的浩瀚大漠,后世称“大戈壁”。

  无需寻找水源。汲水罐车内存水,足够三万人马数日所需。三万大军直穿大漠。抵达漠北高原。

  北高车斥候,开始出现。

  遥见兵车横行,旌旗蔽日。纷纷惊疑不定。

  远远围观,不敢上前。刘备遂命营中南高车斥候,前去接应。

  听闻乃是“东(胡)(共)主”扶棺北上,为南高车老王送葬。话说,东主在南。路径、旗帜、兵锋、气势皆对。北高车斥候不敢怠慢,纷纷打马离去。

  漠北亦有城池。匈奴时便有:龙城,赵信城,颓当城,范夫人城及郅支城等,大小城池,不一而足。后北匈奴远遁,高车南下,没鹿回部强盛。漠北高原,以北海为界:西至西域,属没鹿回。东接扶余,属北高车。

  东主亲临,非比寻常。

  北高车虽未臣服,却亦知刘备大名。

  万辆兵车,声势骇人。却不似千军万马那般,杀气腾腾。

  一言蔽之。声势虽大,却无杀意。

  待夜幕低垂,兵车拼组成营。便有数骑,赶来相见。

  解兵搜身,引入中军大帐。

  “北高车,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拜见东主。”六人口出生硬汉话,再伏地行僵硬汉礼。

  “东主”乃出班固《西都赋》:“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本为“东都主人”之省称。后又以“西都宾”与“东主”,引申为“西宾”、“东主”之意。时下乃指“东家”、“家主”之意。

  然此语之于刘备,乃是“东胡共主”之省称。虽有些望文生义。

  细品下来,却别有深意。刘备不仅是“东胡共主”,贵为一国之君,亦是所有国人之“家主”。

  “诸位免礼。”刘备居高示意:“赐座。”

  “谢座。”六人汉礼一丝不苟。颇得帐内文武赞许。

  “敢问东主,所为何来?”便有狄氏使者,起身相问。

  “无它。”刘备笑答:“(南)高车归义王薨天。遗命归葬北海之滨。孤遂与十二归义侯,护送柩车,前往北海。达成所愿。”

  “原来如此。”六使表情,稍得舒缓。

  仍不放心,袁纥氏又起身问道:“东主此来,只为送葬乎?”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