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大光明_刘备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其功。”

  “臣,谢陛下,谢王上。”黄盖下拜。

  待女官上移座位,与二位国相及王傅黄忠并排。黄盖再拜就坐。

  继王傅之后,黄公覆得食双中二千石,位极人臣。

  “封太史慈为校尉,号:鹰扬。秩比二千石,‘银印青绶’。另赐黄金万两,战袍十件、四季朝服各一。”

  “臣弟,领命。”太史慈龙骧虎步,少年英雄,引百官赞不绝口。

  “封黄叙为校尉,号:折冲。秩比二千石,‘银印青绶’。另赐黄金万两,战袍十件、四季朝服各一。”

  “臣弟,领命。”奔牛儿一朝揭面,翩翩少年,玉树临风,亦不逞多让。

  蓟王义兄弟五人,各个英雄了得。可称满门英杰。

  蓟王身后垂帘内,太妃与二位义母,相视而笑,皆大欢喜。

  可怜天下父母心。知独子因功升迁,荣耀时刻,二慈母焉能不亲眼所见。

  之所以赐金万两。乃因二人早有千里马。于是将本该赏赐给校尉的千里马,折算成黄金。黄金有价,千里马无价。

  余下诸将,各有封赏。

  笔笔战功皆录入军功簿。不会短去分毫。校尉再往上,便是中郎将。非立大功不可晋升。将军号更属难得。

  横海中郎将黄盖,抄掠百万三韩。这才积功升将军号。

  黄汉升手刃黑山大小贼酋三十有九,完败黑山贼寇,又掠太行四径贼人家眷数十万口。因封将军号。

  蓟国封号之难,足见一斑。

  再添二校,蓟国亦称八校。比起西园八校,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客气的说。蓟国八校,远非陛下西园可比。

  待国事毕。

  蓟王设宴,君臣同殿而食。主臣相惜,上下相契。其乐融融,欢喜无尽。

  国力蒸蒸日上。国情日新月异。国民日积月累。国土日滋月益。国士四方来投,国中英杰辈出。少年长吏,二千及冠。年十五出仕一城之长,已屡见不鲜。

  人口组成,亦多少壮。身强体健,年富力强者,充塞各处。

  如齿轮联动。合力驱动蓟国这艘明轮巨舰,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究竟航向何方,又行至何处。无人能预料。只因这艘大船的掌舵人,蓟王刘备的彪悍人生,至今仍不见上限。

  华灯初上,酒足饭饱。宫门大开,蓟国精工机关马车,列队入宫门。琉璃风灯接光如龙,将百官逐一接回。

  路途太远,亦不必着急往返。国宾馆内精舍,足够安眠。

  话说。便是这长长的车队接龙,足可见北疆大国之冰山一角。明以照奸,高薪养廉的前提是,能养的起啊。

  待百官离去。大殿内灯火通明,肱股重臣悉数留位。

  刘备遂取贾诩手书,传阅众人。

  王傅黄忠细观后,面无表情,传给身旁黄公覆。新任横海将军看过,又传给左右二位国相。如此依次传递,二千石及以上高官,悉数看遍。

  环视同僚,王傅黄忠先声夺人:“君忧臣劳,君辱臣死。陛下纵有千般不是,万般过错。作为大汉一藩,亦不能坐视煌煌大汉天子,命丧流寇之手。宜当发兵杀贼,救陛下于危难。”

  黄盖亦起身言道:“不知则已。今既已知晓,自当尽起国中精锐,兴兵讨贼,护陛下以周全。”

  蓟王不置可否。目视文官首席:“二位国相,意下如何?”

  耿雍、崔钧异口同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众人齐声附和。

  绕是心中早有准备,刘备亦不禁满怀欣慰。

  公私分明,真豪杰。

  天朝上邦,正大光明。

  那些蝇营狗苟,官场现形,在我大汉,何来生存土壤。

  何谓君臣同契,上下一心。

  单此一事,足矣。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