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59章籍口很重要_澳洲风云187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众所周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从而引发了战争。

  这一事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奥匈帝国皇家的私事。

  你费迪南大公的安全保卫工作没做好,轻易被一个拿着手枪的萨拉热窝青年自杀了,凭什么要欧洲几千万人用生命为你买单?

  德国,沙俄和奥斯曼帝国都是帝王一意孤行,参加了这场空前惨烈的世界大战,从而导致山河破碎,人民遭殃,帝王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和骂名,庞大的帝国由此轰然瓦解……

  所以,一个合适的开战籍口极其重要,例如珍珠港事件,便会凝聚万千国民的愤怒和复仇情绪,激起民众高度的爱国热情,全社会动员起来投入战争中去。

  这巨大的压力用不着帝王一人承担,战争遇到困难或者重大挫败,社会民众也怪不到帝王头上。

  细思其中的分寸,二者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前段时间

  张立首相在公开场合答记者问时,就大洋帝国参战一事,正式表态说道;

  “大洋帝国是一个民主,公正,自由和爱好和平的国度,敞开大门与世界各国做生意,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更不会轻易的站在某一方反对另一方。

  关于大洋帝国参战的猜测一直以来都有,我在此再次声明政府的严正立场;

  大洋帝国与邻为善,珍视和平,我们呼吁欧洲战争双方放下宿怨,为了世界和平和人类的未来,毅然决然的选择开启和平道路,通过协商解决双方分歧……”

  这种公式化的外交表态,外人基本上很难卡住其中的嗨点,基本上一眼看就过去了。

  但是在这篇公式化的外交表态中,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其中的不同,与以往大洋帝国宣扬政策表述中差异的是……多了一句话;

  更不会轻易的站在某一方反对另一方。

  。您品品,您细品……

  。更不会轻易的……这是一个语意模棱两可的词组,就说明在某种情况下,大洋帝国会选择参战。

  那在什么情况下,大洋帝国会选择站边?

  若是别样解读的话,可以看出,大洋帝国不会轻易的参战,意思就是要有充足充分理由,是不是这个理?

  什么样才算是充足充分呢?

  这个问题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正欧洲各主要参战国别有用心的解读,大洋帝国官方是不会承认的。

  在国际政治中,这样的表白已经算是透题了,若是英法意等协约国依然迟钝的像个傻子,抓不住其中“嗨点”,那大洋帝国该干啥干啥,反正也没损失。

  。海军开建新一代超无畏级战列舰,陆军提前征兵,这也没做错呀!军力过剩总比军力不足好的多,我保家卫国不行吗?

  李福寿神情轻松的又撒了一把鱼食,看着鱼塘里鱼儿在欢快的游动,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感觉无比惬意。

  他觉得自己属于被动型的,就是那个啥……算盘珠子—不拨不动。

  只有身处于这个动乱频仍,强权林立的世界,才能深刻感受到战争前的和平宁静是何等珍贵?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