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44章 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2)_南宋风烟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宋初八百余年的政治、哲学、军事、宗教、历史、地理、文学、医学、数学、天文历法的敦煌典藏遗书,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流连忘返,夜以继日,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眼前仿佛不是字画,而是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商人、使者、兵将、文人,玉石、香料、茶叶、瓷器,车来物往,熙熙攘攘,从繁华到萧条,不过转瞬,从废弃到鼎盛,又只须臾……

  出了藏经洞,真有些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意味,这才感到有些倦,闭了眼却睡不着,连内眼睑都是他被充实的十九层。

  莫高窟中充斥着大量斑斓而又斑驳的壁画,其中难得有一幅与佛经无关的人物写实,

  林阡驻足,仔细读题字:“河西节度使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节度使张议潮统军……”画中的张将军穿圆领红袍,系革带,骑白马,执短鞭,其人雄姿英发,出行场面浩大,当地百姓应该对他极尽爱戴,壁画放眼有数丈之阔。然而,林阡自认为通晓古今,竟没在史书上见过有关他的立传。

  老僧似乎看出他的疑问,不问而答:“安史之乱,大唐精兵皆回朝平叛,边关遭吐蕃趁虚而入。瓜州守军与国家失联,孤悬在外作困兽之斗,四十余年满城尽是白发兵。至于沙州,更在坚守死战十多年后,成为吐蕃沦陷区。守将为了民众能继续生存而妥协,却在破城后被吐蕃军毁约毒杀。民众们失去庇护,惨遭奴役、侮辱,不敢反抗,唯能趁祭祖时,衣中国之服,号恸而东拜……”

  历史与现实何其相似,林阡叹了口气:“张议潮,便是这样一个,带领他们冲出黑暗的英雄。”

  “张议潮散尽家财招募义军秘密训练,与此同时,不断收留因为反抗吐蕃被镇压的流亡豪杰,厚积薄发了五十年之久,发动起义,披甲执锐,以重归大唐为号,与吐蕃军展开鏖战。民众苦吐蕃久矣,起义军如滚雪壮大……沙州终于光复,朝廷却隔万里,喜讯报了两年都没有朝廷回信与支援。张议潮决定不再等待,以沙州为据,趁热打铁,星火燎原,很快将吐蕃军赶出了河西十一州。”

  “孤臣赤子。”林阡不由得想起川蜀吴氏,想起岳飞,想起杨巨源,想起曹王,“最后,却被朝堂提防?”

  “古稀之龄离开故土,亲身赴长安为质。”老僧所说之凄凉结局,与史书上的排不上号,对得上。

  换往常林阡会触动或冷笑,今日听来,感受却轻得多:“凡有情识的生命体,在未解脱之前,都生生于老死,轮回周无穷。国家、朝代,也不外乎如是,席卷不去,拂走还来。”

  “施主倒是看透,然而未看透之人,何去何从?”老僧似在叹张议潮。

  三月十七,林阡拜别高僧,离开佛寺范畴,无缝衔接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