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9章 舆论反转_初唐小闲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某家无能,只愿一死,以求唤醒我大唐千万子民之良知......”

  报纸一经发售,便引得百姓哀痛,耄耋老者痛哭,士子更是羞愧欲死。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被他们咒骂了这么久的昭应县侯,竟是无辜之人,而真正的凶手,却以良善世家标榜。

  陇西,水患褪去之后回到家乡重新开始生活的百姓们,得知水患真相之后,许多人便瞬间疯魔了。

  尤其以死难者的家属为甚,数之不清的百姓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耶耶,阿娘,你们死得好惨啊~”

  “当家的啊,你死得冤啊~”

  “我苦命的孩儿啊,我怎么就摊上这么一个主家啊。”

  “李氏,我和你们拼啦~”

  报纸一经发售,便在整个大唐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以陇西为最。

  时任渭州刺史的周目在刺史府摊开宣旨写下:“陇西千里地,百万痛哭声。”

  十个字,满是血泪。

  舆论瞬间倒转,称赞李让大义之声不绝于耳。

  当初百姓们骂李让骂得有多狠,此时对他的赞誉就有多高。

  崔氏与李氏竖起来大义灭亲的人设,顷刻间就变成了对李让的最高赞誉。

  陇西李氏和博陵崔氏在看完报纸之后,也是迅速做出应对。

  一边遣出门生子弟辟谣,称此事为无稽之谈,一边召集私兵武装驻守祖宅以作最坏的打算。

  但他们辟谣的速度,又怎么可能会赶得上报纸传播的速度。

  李让之所以要将时间拖到这么久,一方面是为了让舆论尽情的发酵,另一方面,也是在等报纸被印刷出来。

  李世民这个皇帝亲自下场,再加上李让献上的活字印刷术和新式造纸术。

  一个半月的时间,足以印刷出百万份报纸。

  更不要说此时长安的印刷厂还在源源不断将新印好的报纸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大唐的每一座城市。

  最最最重要的是,舆论,是不需要证据的。

  百姓们的心中早已蓄满了怒火,而现在,这份怒火终于有了宣泄的对象。

  大唐北方的所有大城市都沸腾起来,对于陇西李氏和博陵崔氏的咒骂声不绝于耳。

  同一时间,李让和李世民这两个始作俑者,也在一干便衣亲卫的护卫下急速的朝着渭州赶去。

  他们必须以最短的时间之内赶到渭州。

  因为舆论不是发酵就能达到目的,还需要人为的引导。

  陇西李氏终究是传承了千年的大族,就算此时名声跌落到尘埃里,百姓们对李氏的恨意也足够深。

  但若是没有人去引导,毫无组织的百姓就算有勇气去找李氏的麻烦,也不过是送人头罢了。

  那不是李世民和李让想要看到的局面,因为百姓死的已经够多了。

  出了陈仓之后,李世民就开启了急行军模式。

  除了必要的恢复马力之外,所有人,包括他这个皇帝,都需要在马背上吃饭和睡觉。

  好在李世民本就是绝世猛将,这些事情根本就难不住他。

  尽管做了几年皇帝,但行军打仗的本事他可没有丢掉。

  所以原本要七天才能赶到的路程,硬生生被李世民压缩到了五天。

  五天狂奔八百里,饶是李让在草原上追击颉利时,创下过一夜狂奔两百里的光荣战绩。

  当李世民在渭州城外下令扎营时,还是忍不住一头从战马上栽了下来。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