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7章 李时珍哭了……_不负大明不负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对朱翊镠又是如此的崇敬。

  忽然像是找到了一个知音人。

  的确,朱翊镠说得没错,这些年他四处奔波,从蕲州府找到武昌府,又从武昌府找到留都南京,就是想找到一位出版商能刊行他的著作。

  然而,当他将手稿交给那些出版商看时,没有一个感兴趣。

  不是嫌弃他的著作没有价值,就是嫌弃他的书篇幅大、耗资多却不挣钱。

  总之,没有出版商愿意刊行。

  所以,《本草纲目》虽然已经写完了,却迟迟不能面世。

  朱翊镠知道,其实,这还是在万历十年,即公元1582年末,若不是他来到这个世界,《本草纲目》还得等到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才能出版面世,而那时李时珍已经过世三年了。

  可以说,历史上《本草纲目》的出版充满了坎坷。

  《本草纲目》编写完成后,李时珍希望早日出版,为了解决《本草纲目》的出版问题,他从武昌跑到当时出版业中心的南京,希望通过私商来解决。

  可事与愿违。

  由于长年的辛苦劳累,李时珍终于病倒在床。没办法,他只得病中嘱咐他的孩子们,将来把《本草纲目》献给朝廷,希望借助朝廷的力量传布于世。

  但很可惜,李时珍还没有见到《本草纲目》出版就与世长辞了。

  李时珍于万历二十一年,即公元1593年去世。

  就在李时珍去世不久,万历皇帝为充实国家书库,下令全国各地向朝廷献书,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到那个时候才将《本草纲目》献给朝廷。

  可是,朝廷当时仅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就把《本草纲目》搁置一边,不管不问了。

  再后来,仍是在南京的私人刻书家胡承龙的刻印下,也就是在李时珍死后的第三年(1596年),《本草纲目》终于刊行出版面世了。

  公元1603年又在江西翻刻。

  从此,《本草纲目》在国内逐渐得到广泛传播,李时珍名气陡增。

  尽管万历十年距离《本草纲目》成书才四年多时间,李时珍的人生还有十几年的路程要走,可他已经意识到了出版《本草纲目》的艰难程度。

  除了惊讶朱翊镠知道得多之外,朱翊镠愿意出资刊行也是李时珍第一时间随胡诚赶来荆州的重大原因。

  这机会实属难得!

  要知道,朱翊镠可是唯一一个愿意出资帮他出版刊行的人啊!

  听完朱翊镠这一席话,李时珍更是感觉朱翊镠懂得《本草纲目》的价值。

  这一点,比朱翊镠愿意出资帮忙刊行《本草纲目》,还要让李时珍感到开心,懂《本草纲目》的价值,就是懂他啊!二十七年的心血……

  所以,当李时珍听完朱翊镠对《本草纲目》的叙述与评价,他怔愣一会儿后,两眼立即湿润了,继而老泪纵横。

  原来这个世界除了他的徒弟与儿子们,终于还有外人懂得他的著作。

  “李老先生,你怎么了?”见李时珍忽然泪如雨下,胡诚关切地问道。

  但朱翊镠没问,因为他懂。

  当一个人付出巨大的努力完成一部著作,却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时,那是何等的失落与凄凉!

  二十七年啊,一百九十万字,别说那是医药典籍,逐字逐句都需要严格地考证,就是在起点网写就一百九十万字的小说,倘若无人问津没有一个读者看好,那是一种什么心情?

  忽然出现一个如此懂他的著作,而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这让李时珍如何不激动?如何不开心?如何不流泪?

  ……

  。

  本月最后一天了!

  说到做到,三更送到。还是希望大佬们投几张票票,给俺加把劲儿!

  叩谢!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