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76章 皇帝晕倒 礼部堪陵_不负大明不负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颖三人同时惊呼。

  “快来人。”冯保大喝一声。

  朱翊镠悲伤过度,又跪得太久,不吃不喝,晕倒过去。

  ……

  皇后驾崩第二天,徐学谟奉旨前往天寿山视察皇后的寝宫工程。

  出了德胜门,眼见沃野平畴,青葱一片,不觉心情又美了几分。

  感激李之怿归感激,但内心中的窃喜还是不得不承认,的确是有。

  皇上一言九鼎,既然已经答应皇后娶他女儿,就不可能不算数嘛。

  早晨的阳光也不撒泼,加上凉风悠悠,徐学谟更感觉心旷神怡了。

  只是不敢表现出来而已。

  马车入了昌平州,昌平州新任知州邹元标已在此恭候多时。

  路边临时搭起来的凉棚里,已经摆好了酒席,招待徐学谟。

  毕竟人家这次公干,而且女儿很快就要进宫当选皇帝的嫔妃了。

  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徐学谟只草草喝了一碗绿豆粥,其它什么都没吃,就又催着赶路了。

  大约未时光景,徐学谟一行人来到天寿山前。

  坐落在京城北郊昌平州境内的天寿山,是明成祖皇帝宣布迁都北京后,亲自选择的陵地。

  为选择这一块理想的吉壤,朱棣从全国各地召集一批有名的风水大师,让他们跑遍了北京周围的山峦岗地。

  这些风水大师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忙乎了好几个月,最后遴选出五处山陵,绘制图样来让朱棣圈定。

  朱棣又让他最为倚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和大相士袁珙参加意见,多方斟酌后,终于把黄土山选定为皇陵。

  朱棣嫌黄土山名字不雅不好听,遂亲自改名为天寿山。

  要说这天寿山的确是一块难得的上乘吉壤。它首尾八十多里,是燕山山脉的一个分支,来脉可谓虎踞龙腾,悠远有致。东、北、西三面群山环绕,南边却来敞无阻,好像一个大庭院。

  “院子”尽头,有一对小山把门,左边称龙山,右边称虎山。

  从天寿山正中一处叫康家庄的村子后头,密林里流下一股清澈的山泉,迂回流过这片三山环抱的平坦腹地,然后从龙山与虎山之间潺潺流出,流向广阔的平原。

  无论山形水势,还是土层植被,均无一点可挑剔之处。

  朱棣选中这块陵地后,把康家庄的村民尽数迁走,然后在其旁修建了自己的陵寝。民间所传“康家庄边万年宅”指的就是朱棣的长陵地。

  自朱棣起,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几位皇帝陵寝都在这天寿山中。

  车轿在龙虎二山之间的大红门前停下。这是皇陵的正门。

  所有官、军士等到此一律下马,就连皇帝来也不例外。

  徐学谟在车轿里头另换了一件干净的素服,然后下车视察。

  皇后突然驾崩,勘陵寝的工作任务很重,勘定后就要立即动工修建,以皇后陵寝的规模,从勘定到完工,最低最低也得需要三个月时间。

  这三个月时间里,徐学谟估计自己就得忙这个了,而且多半时间会在这天寿山度过。

  不过想着这是为皇后而忙,有再多的辛苦他也认为值得。

  对皇后的恩情,他与女儿这辈子感激不尽,也还不清。

  ……

  。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