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五章:开启与关闭_最后结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认知加上无色光颗粒所达到的近光速,这并非是物理定律上的任何手段可以达成。

  既不是以庞大能量推动一个有质量物体达到近光速,也不是以曲率航行手段剥离空间隔层以形成空间拖拽效果而达到近光速,更不是什么量子隧穿之类的手段达成,从宏观效果来看,就是一个物体突然之间直接去到近光速,在自身受到近光速度的时压效应的情况下,却丝毫不受任何惯性与矢量变化的影响,同时对周边也不会造成近光速的任何影响。

  这本身就是违背了基础的物理定律,甚至是违背了基础的因果逻辑观的。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路远明之前多次在地球大气层内直接以近光速赶路,想一想吧,一架飞机突破音速时都有这么巨大的阵仗,什么巨大声响,什么冲击波,什么音速云之类,这还仅仅只是破开音障而已,区区每秒几百米,换成突破到近光速,其周边效应该是直接将地球撕裂为基础粒子才对。

  可是这一切全部都未曾发生,以认知加上无色光颗粒所造成的近光速飞行,唯一的效应就只有飞行者自身的时压效应而已。

  这也是林言此次作战的核心。

  正如那些科学家们所分析的那样,外星造物最大的可怕是未知。

  人类目前只能够通过对它的观察,以及它所出现的各种特征来确认其情况,而目前已知的情况就是其表面近乎绝对光滑,同时可以在宇宙真空环境下依然大范围吸能,外加上其完全违背动量守恒与角动量守恒这些特征,由此可以推算出该造物所具备的科技层次。

  然后另一個结论就来了……

  该如何在人类现有科学技术下攻击到该造物呢?

  科学家们的答案是……不可能做到!

  人类别说是摧毁该造物了,甚至连触碰到它都做不到!只要该造物躲避,那怕是使用了路远明留下的许愿能力都无法触碰到该造物,因为它本身速度很快不说,它可以无视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的躲避啊!

  而林言得出的结论则与科学家们迥然不同,其唯一的差别就是林言在其中加入了一个变量。

  随着科学层次的提高,必然带来的对低层次存在的无视和傲慢……不,这甚至都称不上傲慢,她举例子就是脚下的蚂蚁,人往前走时,是不可能注视脚下蚂蚁的,这甚至都不是傲慢,而是生命层次差距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该计划中最难的一点,那就是如何让人类触碰到一个可以无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速度达到每秒两万公里的超高速行动体,在科学家们看来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在林言眼中却是最为简单的一点,因为她断定该造物一定会无视前方的少数人类,直接就撞过来,而真正最难的则是如何让人类在该物体撞过来时,能够在接触的一瞬间产生出意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