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0章 户籍人口与马场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春季水稻种植,但却能赶得上秋冬季节的冬小麦种植。在司马芝的组织下,这些迁徙到皖城的百姓,近几日在搭建房屋;又根据官府分配的田亩,捣弄田亩,以备秋季种植冬麦。

  霍峻在前往马场的路上,路过这些百姓聚集的亭落。远远望去,只见百姓们互帮互助,举木搭建房屋;妇人在弄着稻草,准备用于铺设屋顶,甚是热闹,各有分工。

  霍峻没入亭落,而是在马车上远远地观望,问道:“百姓口粮从何而来?”

  “军师实乃大才!”

  司马芝同乘车驾,赞扬道:“芝与诸郡欲供口粮,又让迁徙百姓自力更生,入水猎鱼虾,进山寻林物,以配口粮食之。然军师却言,夏至秋长有数月,虽可让百姓生活下来,但郡县负担不小。”

  “故军师以为,可行以工代赈之法,出工三日,休沐一日,便于百姓操持家务。官府以粮草、农具为酬,以便百姓生活居住。其中具体出工何物,军师以为可修水利,或是为船厂伐木,或入山挖矿,或是诸如此类之事。”

  霍峻点了点头,笑道:“孔明有经国济世之才,此策于他而言,却是信手拈来而已,不足为奇。”

  战争逐渐结束,诸葛亮过人的执政能力才彰显出来,不仅能将丹阳郡打理着井井有条,更是能主动担起责任,在大事上与周围郡县联络,为他们出谋划策。

  比如昌豨的数万百姓,似乎直接被他们扔到江北无人搭理。殊不知诸葛亮早就为他们安排好了,在霍峻北上后,诸葛亮未雨绸缪,赶赴江北,挑选合适那些人屯守的地方。

  经过诸葛亮考察后,决定让昌豨屯扎在江都(今扬州),江都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水土肥沃,临近邗沟,便于捕猎鱼虾。在得知昌豨被救到手后,诸葛亮征调徭役,修缮水利,为初批抵达的百姓划分田亩。

  在水稻春耕正式开始前,诸葛亮以工代赈,以农具、口粮为报酬,仅告诉这些田亩将会赐予这些百姓,却不让这些百姓知道那些田亩属于他们。继而开荒后,到了春季,让这些百姓分到田亩,便可下地播种。

  后一批来直接可以领到田亩,又向丹阳郡借了下播种的粮食……根据不同批次抵达江都的百姓,诸葛亮制定了不一样的方案,尽可能将这些人力最大化利用起来。

  自春入夏来,那几个月的时间里,诸葛亮带着丹阳郡吏入驻在江都,替昌豨操盘好这一切。直到临近夏收时间,诸葛亮方才结束他的任务回到京口,恰逢与霍峻会面。

  据霍峻所知,在刘备离开京口后不久,诸葛亮又忙活军资器械。至于分配到丹阳郡的万余移民,诸葛亮早就计划好,让徐庶操盘,他就在那监督进展。

  何为治理能力强,即他的统筹协调能力强,他能在有限的资源中,根据

  请收藏:https://m.qm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